我关掉了手机,只剩下25%的电量了,好在我还有充电宝。想想在广州的这不到一天时间,真是跌宕起伏。一道禁海令,大明海运自废武功,从此水师航运一蹶不振。但对我来说,正好给了我们大展宏图的机会。看看身后,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帆船就在紧紧地跟着,自己的船舱里装着最先进的火炮弹药,更重要的是自己一下子召集了这么多的造船工匠和经验丰富的水手。用不了多久,一支世界上最先进的舰队就会在我的手中崛起,不禁踌躇满志。
不多时,船队出了珠江口,过伶仃洋,绕过香港岛,进入开阔海域。
接下来的时间,船队在近岸的海域航行,一切顺利。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一次广州之行,收获颇丰,但我们缴获钱粮物资终究有限,而且平倭团人数增加了将近两倍,我们必须要寻找一个更大的基地和平台。朝廷禁海令已下,沿海区域人口内迁,海商禁绝,迫使倭寇深入内陆劫掠,形势不容乐观。而我们船队建设初见成效,必须要想法子找到适合我们海军发展的道路。思来想去,目前我们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求一个基地,这个基地必须不受朝廷禁海令的制约,既能供我们舰队停靠修整,又能提供强大的后勤补给,最好还能具备建立近代工业基础的条件,而且还得能发挥我们海军的优势,可攻可守。
思来想去,这个合适建立基地的地点似乎只剩下了一个选择——琉球。
离开城关镇的第七天早上,吃完早饭,马上就能回到城关镇了,大家都很开心。我在甲板上踱步,仔细思考着下一步的琉球战略。
这时,“镇倭号”上传来一阵鼓响,接着“平倭号”瞭望更报告:“左舷30度发现敌船,五艘,倭寇!”
我赶忙登上瞭望台,东北方向在薄薄的海雾中出现一排船帆,样式很像改造前的“平倭号”。我打开手机,摄像头拉近放大。果然,五艘百多吨的海船一字排开向西行驶,单帆,两边有水手划桨,船上挂着倭寇的天照大神旗。
说实话,这真不是一个海战的好时机。“平倭号”上武备齐全,但舱里装满军火;“镇倭号”上除了刀剑啥的,没有别的武装。更糟的是,我们的通讯兵尚未训练完成,船队各船无法互通信息,只能各自为战。刚才“镇倭号”的一通鼓响,估计就是在提醒我们发现了敌人。“镇倭号”桅杆高大,瞭望台直接设在了桅杆顶上,自然比我们视野好,可以更早发现情况。
对方好像也看到了我们,调转船头,成纵队向我们驶来。
“准备战斗!”我下达了命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