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510我的环球航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5章 周年纪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65章 周年纪念

根据我和航海长张志成研究的航线计划,这次我们继续尽可能地沿着岛链和陆地航行,这也是古代海船航行的基本规则。我看过张志成和佛朗收集的海图,和现代地图形式差别巨大,以现代标准看最多算是示意图,基本是以一条横图的形式标明航行中的地名和参照物,最远距离的跨海航行也不过几百千米。这样的好处是,一旦有所不测,能够尽快登上附近的陆地。但在另一方面,航线过于曲折,比较绕路,太耗费时间。

我之所以在漳州府城关镇出发时,叮嘱佛朗和吴子谦注意记录每天正午时分太阳和地平线的夹角,就是为了以后跨大洋的长距离无参照物航行做准备,这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天文导航。当然,这也还需要专用测量仪器的配合。

然而,在能够熟练掌握这种导航方式之前,我们还是得老老实实地按照稳妥的方式航行。

在码头上送行诸位首领的身影渐渐远去,人群散尽,大家都又投入各自的忙碌中去。我站在“超勇号”的舰尾甲板,看着这一片承载着我们所有人希望和梦想的冲绳岛首里港城,心中感慨万千。

掐指算来,我已经从时光隧道穿越到这明代时空已经差不多一整年了。现代社会的印记在我身上似乎逐渐褪去,除了脑子里抹不去的记忆,我已经是个完完全全的古人了。那个曾经我一直背在身上的双肩包也不知从什么时候不再随身携带,包里的那个曾经拯救过我多次的手机也已经几个月没开过机,不知还有没有电了。

我曾经不止一次想起我原来的生活,不知老爹老妈怎么样了,单位的领导对我的不辞而别会不会感到恼火。或许,等我又突然穿越回去,我的这一段经历只是一场真实的梦境而已,只能自己回味,无从对别人诉说。或许,我又穿越到另一个时空,一切又要重新开始。再或许,我将在这明代终老一生。不管怎样,既然有了这个穿越的机会,我就该大胆干一番自己想要的事业。否则,怎么能对得起呕心沥血教过我的历史、物理、化学和地理老师呢?对得起自己脑子里足以改变世界的知识呢?确实,不得不承认,这些学校里死记硬背的知识,这些当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知识,在我当下的这个环境里,真的很有用。

扶着舰尾的木栏杆,呼吸着这太平洋温暖湿润的海风,看着周围忙忙碌碌的战士和水兵,看着自己半年多来经营起来的这一大片要塞和厂房,我清楚且确定无疑地知道,在这个年代,虽然经历过厮杀,经历过危险,经历过狂风暴雨,但是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这就是值得奋斗的事业,这就是我生存的价值所在,这比任何电子游戏都要精彩。

在“超勇号”尾部操舵室后面,就是我的舱室。这舱室的位置和结构和“镇倭号”基本一致。我的背包就挂在舱室的衣帽架上,我虽然不再随时背在身上,但在远航时和出门时基本也都会放在身边。

我掏出手机,摩挲着这个与年代格格不入的东西,只有这个时候,我仿佛才能找到一点现代科技的感觉。长按开机键,果然毫无反应,没电了。幸好我背包的工具包里还有充电宝和太阳能充电器。我打开折叠的太阳能电池板,放在舱室里的阳光下慢慢给充电宝充电,再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

我忽然想起,在出发前,佛朗知道我把那只象牙柄燧发手枪赠给营口卫督指挥使李柏风之后,专门给我特制了一支短管的十一式步枪。这只枪后半部分和制式的十一式步枪完全一致,只是为了携带方便,将枪管截短了一半多。这样,全枪也就一臂来长,和我们现代的霰弹枪差不多。而且很贴心地配套了皮质的子弹袋和枪背带,正好和新式的作战背心配套。其实看到这个设计,我恨不得让他把子弹也改一下,从单一的铜铅弹头改为用蜡封好的一团绿豆大小的铅珠,从而成为真正的霰弹枪,极大提高近距离的杀伤效果。但考虑到他目前对于蒸汽机的研究任务,到嘴边的话我又咽了回去。

整整一个白天,舰队基本都在顶风航行。好在两舰都用了佛朗设计的欧式帆系,操纵灵活,用风便利,配合巨大的船舵,可以让战舰以之字型蜿蜒前进。

海上航行总是枯燥而单调的,而我却很享受这个过程,况且,“超勇号”还设计有一个小型的冶炼作坊,能应付简单修理金属件的差事,还有几个水兵兼职干铁匠,手艺据说还不错。正好来改造一下我的短管步枪子弹。

这个小作坊设立在船中甲板的下方,靠近船舷位置,通风良好。我找来几名工匠,拿出了十发十一式步枪弹。让铁匠用钳子一一拔出球形的铜铅制弹头,将这些弹头在坩埚内高温化开,散开打磨成一大把绿豆大小的铜铅珠。冷却以后,每一二十个弹珠用蜡塑成圆柱状,当做弹头插进弹壳之中。

这样,我就拥有了一把基本符合现代标准的五连发霰弹枪,用来近战防身还是不错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