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解方式增强步兵伴随火炮的可携带性和机动性,实际上借鉴了二战期间日本九二式步兵炮和意大利野炮的设计理念,可以为步兵提供可靠的重火力支持。
来到炮台的试射位置,这炮兵班几个人七手八脚的又把这门炮装好,人字形炮架分开,挖好坑,楔好驻锄。而后,全班列队,等待命令。
这是炮台前一片平坦的地面,立在海面五十米的悬崖之上,面对大海,地势较高,射界良好。在前方海面上我提前找人固定了一艘废弃的小帆船,距离炮台约有一千米,作为靶标。
我指着远处海面的那个小帆船说:“炮兵注意!目标——远处小帆船,距离一千米,开始射击!”
而后,吴子谦上前一步,开始指挥射击。
这新炮的研制和制造调试由佛朗团队负责,但在造好后的实操和演示就交给了吴子谦,由他来协调从陆战队各连中抽调人员来操炮。因此,今天的演示由他来负责指挥。
吴子谦来到炮后十步左右位置,举起绿色小旗,下达口令:“炮手就位。”
在一旁列队的炮班立刻行动起来,炮长在火炮右侧防盾后指挥;瞄准手在火炮左侧防盾后面,摇动手柄控制火炮俯仰,瞄准目标。击发手在火炮右侧,炮长后面,操作炮闩并负责击发火炮。再后面,火炮驻锄两侧各有一个弹药手,负责装填和传递弹药。剩下几个在距离火炮三十步的位置整理弹药,看护马匹。
吴子谦举起红旗,下令到:“装填榴弹!”
榴弹就是开花弹或是爆破弹,为了与海军舰炮弹种相区别,我们把陆炮的开花弹称为榴弹。
击发手熟练地打开炮闩,露出炮膛,装填手将一发黄澄澄的100毫米口径榴弹装入炮膛,击发手关上炮闩,完成闭锁。这100毫米口径弹药比十一式舰炮的150毫米口径弹药小了许多,重量不到舰炮炮弹的四分之一。所以装填手可以单人完成装填操作。
装填完毕,击发手手拉击发绳,看着吴子谦,高声回答:“装填完毕”,等待发射命令。
吴子谦高声道:“放!”同时红旗落下。
击发手拉动击发绳,炮班所有人,闭眼低头,与此同时“轰隆”一声巨响,一股白烟自炮口喷出,炮管猛然后坐,巨大的后坐力通过炮管下的弹簧组传递给炮架和驻锄,推动整个火炮后面的土地猛然一抖,接着弹簧复位,带动炮管复位。击发手打开炮闩,一发滚烫的榴弹弹壳从炮膛里叮当落下。接着装填手又将下一发榴弹装进炮膛。
这样,大约在20秒内,炮班完成了三发榴弹的急促射。再看远处靶标,腾起一个高大的水柱,接着爆发出两个火球闪光,水柱落下,火光散尽,海面上的小帆船已然不见踪影。
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虽然威力和精度不如十一式舰炮,但胜在灵活性和机动性,可以伴随步兵进行陆战。
自此,我们的陆战队终于有了可靠的重火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