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510我的环球航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7章 致远号装甲巡洋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17章 “致远号”装甲巡洋舰

吴子谦和佛朗关于新舰建造的消息令人振奋。吴子谦说道,自去年8月以来,有了营口、萨摩、肥前三个港口的煤铁支持,我们每月可以稳定获得生铁500吨、铜50吨、煤炭3000吨,资源供给完全有保证。而且,日本国其他藩国听说我们这里购买煤铁,也纷纷前来贸易,价格合适,进一步拓展了我们的资源供应渠道。目前,我们每月进口的生铁可以超过一千吨。

接着,佛朗在我面前铺开了图纸,我仔细看了一遍,的确是按照我之前交待的原则,在“威远号”钢甲木壳巡洋舰的基础上,用钢板代替木料,实现了全舰的全装甲化。同时,佛朗说,考虑到安装新型舰炮和以钢板代替木板后全舰格局变化,新舰在“威远号”基础上进行了放大,预计标准排水量超过2200吨,满载排水量3100吨。全舰动力安装三台“佛朗二型”蒸汽机,在机舱内成“品”字型布局,其中两台用以航行推进,一台带动发电机并作为应急动力备份。

佛朗进一步解释说,“佛朗二型”蒸汽机在“佛朗一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设计,全面应用了橡胶密封装置和润滑系统,在功率提升三分之一的同时,体积缩小了三分之一,另外动力系统的变速齿轮和连杆等也进行了全新设计。

此外,在近两个月,电灯和电动机研发完成,枪炮厂也完成了“马克沁”机枪的研制。这些新技术都可以应用在新舰上。

最后,佛朗说,目前,全舰工程进度约为70%,等到火炮系统确定后即可下水。

我研究了一下佛朗的设计,不得不说,这个总体构型和思路完全体现了我在科伦坡对佛朗嘱咐的意图,而且工期安排紧凑,令人满意。但既然佛朗他们把工作做到了前面,趁着还来得及,我的要求也自然水涨船高。接着我提出了我的进一步意见:抓紧新型线膛炮的验收,abcd四个主炮炮塔安装新型150毫米线膛炮,至于是否是双联装,需要评估新炮性能再确定;在战舰中部两侧对称开辟四个副炮炮位,加装新武器;全舰照明改为电灯,炮塔驱动从人力改为电机驱动,在舰桥四角设立探照灯,在前后桅杆瞭望台上各安装两挺“马克沁”机枪,并加装信号灯。

我这么一改,这艘新舰在总体设计上达到了二战初期水平,在火力方面达到1890年水平。我们虽然近代工业发展迅猛,但各门类还是有些参差不齐,无法做到齐头并进。没办法,这琉球国还是体量太小,只能因陋就简。比如,我想要的鱼雷和雷达就无法在短期内实现。鱼雷需要内燃机技术,雷达需要无线电技术,这两项技术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

确定了新舰基本配置和构型后,我决定将新舰命名为“致远级”巡洋舰,首舰为“致远”号,并作为我们舰队的旗舰。心里默默向邓世昌致敬。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吴子谦、佛朗埋头在各个试验场进行重点项目验收和评估,作为正式装备部队的依据。

在火炮试验厂,我见到了新型的150毫米口径线膛速射炮和新型穿甲弹、爆破弹。这型火炮并不是简单地把十一式舰炮的滑膛改为线膛,而是对火炮本身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从炮钢冶炼开始,提升钢材硬度和屈服度,提高膛压,增强炮身寿命;在炮膛内刻制10条螺旋膛线:炮身加长一倍,身管长度和口径比加大为35倍,接近了现代火炮的水平:弹头由圆球形改为枣核型,与炮膛膛线相匹配,精度大幅度提升;加大发射药药量,炮口初速比十一式舰炮提高两倍;改进炮管制退器,适应新炮高射速需要;在瞄准手位置设计了随着炮身同步运动的大型带刻度单筒望远镜作为瞄准镜,用以射击更远处目标。经过这一系列改进,该型火炮基本达到了一次大战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后坐力加大,对炮塔基座和全舰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佛朗他们加大新舰排水量是完全必要的。

在东方基地的炮台上,我们在实际测试时,设定的目标不再是1千米处的小帆船。而是用5米见方的帆布立靶,设在远达3千米的远海。炮班在一分钟内发射穿甲弹和爆破弹各3枚。我们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海面上水柱腾起,火光闪耀。等到试验人员将立靶拉近,我们看到6发炮弹全部命中,洞穿帆布,其精度和威力可见一般。

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全体同意该型火炮立即以双联装炮塔方式装备“致远”型巡洋舰,命名为十三式150毫米口径线膛速射舰用炮,简称“十三式舰炮”。

在枪械工厂,我看望了全体设计研发团队,看到了新研制的“马克沁”机枪。其实在历史上,这“马克沁”虽然是以设计师命名的机枪,但在这里我们借用这个名字来表示可以进行全自动供弹和射击的水冷式重机枪。这挺重机枪和我画出的示意图基本类似,枪口是喇叭形消焰器,后面是长达80厘米的圆筒形枪管水冷器,再后面是枪机机匣,最后是双手持握的把手和按键式扳机。全枪重达90公斤,装在可拆卸的轮式枪架上,两人即可拉动。

在枪械工厂的试验区域,我们竖起二百米人形立靶,新机枪用50发帆布弹链打了一个连射。在悦耳的哒哒声中,不到10秒钟,50发10毫米口径的球形弹发射完毕,射击顺畅,绝无丝毫卡顿。远处的人形立靶一片狼藉,千疮百孔。可是,这机枪的枪管毕竟还是无膛线的滑膛,虽然射击精度不理想,但也足够进行火力压制了。我要求枪械厂尽快完成线膛版机枪、步枪和弹药的研制。

我对这段时间以来东方基地各个研发团队和工厂取得的进展感到由衷的欣慰。在远航前,我们部署的鼓励装备制造和研发的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激发了全体干部战士和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不论是冶金、焊接等工业基础技术,还是线膛炮、机枪、新型蒸汽机、新型战舰等应用装备研发,还有电磁、电机和机电控制等理论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点开的科技树正在迅速生长发育,开枝散叶。这次吴子谦和佛朗在只有我原则安排的情况下,不等我回来组织具体研究,在对各方面综合判断的基础上,就能下决心在“威远号”下水的第一时间启动新型全装甲巡洋舰的制造,为我们争取了8个月的工期,体现了大家集体的智慧和担当精神,让我倍感珍惜和欣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