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间游行夸功,下午授勋,本来是设计晚上观看大型歌舞表演——秦王破阵乐,但是因为赵昕的缘故,等到授勋结束的时候,都已经繁星满天了。
所以,原定于晚上的秦王破阵乐便推迟到明日。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唐军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而等到李世民登基后,他亲自把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在原有的曲调中揉进了龟兹的音调,使节奏铿锵有力。
据说这个歌舞使百官看了激动不已,兴奋异常。在表演这个舞蹈的时候,连外国的宾客都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
作为中华民族鼎盛时期的象征,许多人将之与不久之后的霓裳羽衣曲对比,同样是帝王作曲,一个将大唐带到天可汗的位置,另一个却将大唐带到了转折点。着实令人唏嘘。
秦王破阵乐后世已经失传,仅仅在日本有些许谱调存留,当然现在是宋朝,距离前代还不远,自然还有。
完整规格的秦王破阵乐有成千上万人演奏,作为国家最高级别的乐舞,用在宴会上,用在祭祀上,用在外国使节造访的时候。
赵昕既请不动这许多人,也不可能用如此多人,因为属于僭越。
很多人知道孔夫子说过是可忍孰不可忍,却不知道前面还有一句“八佾舞于庭”,也就是说六十四个人在跳舞,这是属于天子的礼乐,而季氏不过是卿大夫,属于僭越。古代礼仪森严,作为秩序的一部分,赵昕自然不会傻乎乎地挑战。
所以这次秦王破阵乐,赵昕仅仅请来了百人不到的宫廷舞师,用以贺功。
除了僭越之外,此番宋巡等人不过是打败侬智高而已,功劳在百官眼中不配完全规格的秦王破阵乐。
倘若有朝一日收复灵武灭西夏,赵昕便摆一场规模宏大的秦王破阵乐出来。
倘若有朝一日收复燕云,辽主和呼韩邪单于一样来求婚,赵昕便亲自作一曲,彰显本朝武德不亚于汉唐。
人数不多,但毕竟是宫廷乐师,还是曹皇后**出来的,水平不低。
有舞剑者,有举盾者,有弯弓者;有军号声,有厮杀声,有刀剑碰撞之声;有琵琶声,有锣鼓声,有琴声……
各种声音交汇,时而纷乱,是战前的紧张准备;时而昂扬迸裂,是战场厮杀开始;时而婉转,是战场间歇的舒缓;时而低沉,是战争末尾丧生之人难归家乡。
一支乐舞,除却声音外,其舞蹈也是雄壮有力,为了表演再现战场的惨烈环境,手上在用力,腿上在用力,身体上下无一处不再用尽力气,刀剑碰撞摩擦出的火花似乎能够将整个场地给点燃。
总体而言,乐舞高昂而且极富号召力。大鼓震天响,传声十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
便是内心再如何心如止水,一旦进入这个场合,也要为之摇曳。筋骨在轰鸣,热血在沸腾,若是闭上眼睛,精神则似乎冲破了头脑的束缚,从天际上俯视这场盛大的表演。
这是盛唐的乐舞,这是只有那个时代才有的乐舞。很难想象若是成千上万人一起演奏会如何,想来定会冲破云霄,直上九天。
这是只有那个时代才配得上的乐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