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由北而南统一全国,北方人长期作为优势群体,南方本就处于经济优势,不可能让他们处于政,治优势中,否则其很有可能诞生地方孤立主义,不仅不反哺劣势地区,反而虹吸全国,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
明末的东林党便是如此,重商的他们不仅没有帮助朝廷增加赋税,反而使得陕西山东河南的百姓承受更重的赋税,最后朝廷被迫节流裁减人员,逼出来李自成这样的煞星。
北人南下千难万难,但是这又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南方的气候条件好太多了,而且全球气候处于下行趋势。黄河改道之后,当地百姓生活不下去,不让他们南下,他们就会闯过边境,进入契丹,前往高丽,远赴日本,结果有变化吗?
人口注定是要流失的,既然要流失,为什么不前往南方呢,反正肉烂在锅里,对于朝廷而言并没有坏处。
岭南之地,包括新近收复的交州,但凡能够成为新的赋税重地,为朝廷延续国运五十年不夸张吧。唐朝安史之乱后,如果不是江淮赋税源源不断,早就灭亡了。财政才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没有之一。
得不到狄青的支持,估计在朝中也得不到多少支持,北方人不会同意,而南方重臣多是出自长江流域,赵昕想要百姓迁徙至岭南,估计这些人态度也是暧昧,能够中立就不错了。
赵昕眉头紧锁,好像肩负着无尽大山一样,举步维艰。
北人不南下,那么历史会延续赵昕记忆当中的那样,河北军团因为河北山东等地的民力瘠薄而趋于衰弱,最后不堪一战,连末世的辽人都打不过,金人顺势南下,北宋灭亡。
北人南下呢,人口的流逝必然导致河北军团减员,应对契丹则力不从心。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大宋,河北平原一片坦途,契丹可以一路打到汴京。辽朝会不会趁机南下呢?无论是勒索岁币还是强索土地,赵昕都会成为民族的罪人,为人唾弃。
赵昕迟疑了,有些怀疑自己最初的想法。但是思索良久,最终,赵昕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因为两害相权取其轻。是选择国灭身死,还是壮士断腕。
契丹南下又如何,便是将整个河北之地攻陷,汴京岌岌可危,赵昕就坚壁清野,迁都洛阳,有整个南方的物资供应,赵昕完全可以和契丹打持久战。南下掠夺无果,契丹能够坚持多少年,到头来最多掠夺一批百姓而走。
诚然,延续当前局势,以北宋之富庶,问题不会在现在就暴露出来,但是问题终究是问题,不会因为你不去管他就不存在。
个人的选择,或许会影响到你未来数十年的发展,乃至于一个家族的变迁。但是国家大政方针的选择,影响的可就是千千万万人,赵昕认为自己不会错,选择的成本,自己可以承担。
四月十日,赵昕返回汴京城,回到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池。
出征半年,得胜而回,万人夹道欢迎。独相庞籍出城相迎,文武百官几乎无有一人缺席,自从太宗灭北汉以来,时隔数十年,大宋再有灭国盛事,怎能不让朝野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