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历新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三百四十章 赈灾(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苟二听了这句斩钉截铁的话,吞了口唾沫,拱了拱手离开了田家。那女子看向自家汉子,见他手中空空,眼里希冀的火苗闪了闪又灭掉了。

见自家爹爹走的满头大汗,家里的小子拿一个用粗线补着的水瓢递过来,汉子将瓢里的水一口气喝干。

喘匀了气息,他对田大嫂道:“有路途了!”

田大嫂听了,脸上一下子焕发光彩,问道:“啥路途?”

汉子道:“听舅家六哥儿说,县里放粥!咱们收拾行李,县城熬命去。六哥儿说,有皇帝的钦差看着哩,放粮官做得了粥,钦差在锅里插根筷子,筷子倒了就杀他的头!”

田大嫂听了,看了一眼眼巴巴瞅着自己的几个孩子,苦笑道:“朝廷能管我们到明年秋天?去年就旱了一年,存粮都吃尽了,家里可一点儿都没有了。”

汉子道:“走一步看一步!先吃粥活命再说!你看娃儿的肚子,吃麸子拉不出,涨的多大!你腿脚都肿了罢?再熬,咱们人和地都保不住!”

田大哥的话句句在理,恋家的田大嫂也只能流着泪将家中最后的一点陈粮做了干粮,一家人背着被子、芦席踏上了求活命的旅途。

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轮回。他们面朝黄土,忍受苦痛,只求极低微的饱腹之欢。逢得天灾人祸,他们也并不怨天尤人,只想着自己挣扎一条活路。

......

万历十三年六月的时候,张四维已经确认,自己的老家大部已经遭遇了数十年难遇的大旱。

广灵、崞县、朔平三县位列山西大旱的三甲,典型的春夏连旱,一百多天三地滴雨未降。赤地千里,野无草木,山西巡抚候于赵上奏说:“去年冬未雪,至今年五月滴雨未降,麦田尽稿,饶积之家仅可糊口,有朝出而夕死者,并转沟壑散于四方不可胜计,自来荒年莫此为甚”。

从六月初开始,山西官府已经开始全面的施粥放粮,并急请朝廷拨粮赈济。

北直隶旱情虽然缓解,不至于绝收,但大规模减产是一定的。加上山西近乎全境绝收,震动朝野。

山西灾情奏章和信件雪片似来,张四维已经毫无登顶文臣之极的好心情了。他每日里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运粮!

粮食有的是。东北的大豆和高粱堆满了府库,南直隶、湖广地区也有足以支撑三年饥荒的稻米。但是,山西因为去年已经因旱情放粮,此际却难以支撑,若想不民变,唯有将粮食快速运进去。

朱翊钧已经下旨将侯于赵撤职查办——去年已经放粮,这家伙居然不全力补足仓囤,终于酿成巨大灾祸。灾祸最严重的崞县已经出现“就涂尸割肉而食”的惨剧,这消息把朱翊钧这穿越者的脸已经打肿,更令其出离愤怒。

三晋自古就是易守难攻之地,地处高原,中有盆地相杂。四周山环水绕,东依太行,西依吕梁,只有数条陉道与中原和京师相通。

因为大旱,黄河山西段近乎断流,难行大船,靠小舟运粮缓不济急。更何况,从孟津渡卸下的粮食仍需要通过太行陉和炽关陉运入灾区。

一边是省外堆积如山的粮食,一边是省内嗷嗷待哺的饥民,皇帝与百官那酸爽的滋味就别提了。朱翊钧连开朝会,并拨內帑百万,引诱各地商民运粮入晋。

蠲免粮税也是应有之意,但去年已经免了一波,给百姓留下的余粮在夏初之交已经吃尽——田大嫂家就是典型的例子。幸亏这些年红薯、土豆、玉米等作物推广略有所成,否则今年春天就要饿殍遍野。

一时间,朝野上下,俱被山西大灾夺去眼球,皇帝每日在内宫长吁短叹,发愁如何运粮入晋。张四维本来就身子弱,此际强撑病体办公,不到半月工夫,嘴上起了一圈儿燎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