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宋璟辰的一句不想让内子担心,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就放到了她身上。
沈易佳不明所以,径直走到宋璟辰身边,想了想也跟着跪下。
瞥到他一脸苍白,额头还满是细汗,沈易佳关心的问:“相公,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宋璟辰没跟她说过敲登闻鼓会被杖责,所以沈易佳根本不知道这事。
宋璟辰摇了摇头,安抚道:“我没事,别担心。”
沈易佳蹙眉,想到现在翻案最要紧,只得暂时按耐下心中的担忧。
早有会看眼色的宫人搬来了两把太师椅,皇帝和卫太后一前一后坐下。
“皇帝,可以开始审了。”卫太后提醒。
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下面还有众多百姓看着,皇帝也知道自己没有别的选择,只得沉声开口:“周氏,你说安乐王是被陷害,有何证据?”
不管是宋家还是一同被处置的其他官员,都是因为安乐王谋逆一事牵扯进来的,只要证实安乐王无罪,其他人自然也就清白了。
“民妇全名周绣,曾是这京中的一名绣娘。”哑婆磕了个响头:“那时候大家都唤民妇一声周娘子,陛下若是不信可以随便叫几个上了年岁的妇人上来问问,想来还是有人记得民妇的。”
谁想知道这个了?
不耐烦归不耐烦,但皇帝还是挥了挥手示意林木去办。
宫门外围了那么多百姓,林木很快就带着两位跟哑婆差不多年岁的老妇人回来。
为了避免有串通之嫌,两个老妇还是他从人群后头随意挑选的,可以确保她们方才没有听到哑婆的话。
两个老妇被带上来时一脸迷茫,战战兢兢的跪下也不敢抬头:“民,民妇见过陛下,见过太后娘娘。”
皇帝撇了两人一眼,对林木的办事方式很满意。
“你们可认识她?”他伸手一指哑婆。
两人这才稍稍抬起头,顺着皇帝指的方向看去。
时间过去太过久远,两人打量了许久才从哑婆那满是褶子的脸上找出点熟悉感。
其中一人不太确定道:“回,回陛下的话,民妇瞧着她有点像周娘子。”
另一人也是同样说辞。
皇帝蹙眉,不悦道:“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么叫有点像?”
两人吓得忙俯下身,哆嗦着解释:“周娘子原是这京中有名的绣娘。可自从被贵人请去了府里,民妇就再也没见过她,有十几年了,所,所以……”
过了这么久还能有印象,也是因为哑婆当年的手艺实在是好,后来她被贵人看中,好长一段时间大家提起她都会感叹一句命好云云。
这套说辞其实基本可以确认哑婆的身份了。
皇帝挥了挥手让人将两个老妇人送出去。
“你继续说。”他看向哑婆。
“是。”想起当年之事,哑婆身体颤了颤,深吸一口气才道:“方才她们口中的贵人其实就是夏王爷。”
“那是十八年前的事了。同时被请进夏王府的除了民妇,还有另外三位绣娘。只可惜除了民妇命大逃过一劫,其他三人都被人灭口了。”
她似乎只是感叹一句。
又是夏王爷,又是灭口,皇帝的眉心跳了跳。
就听哑婆继续道:“一开始我们几个都以为是去给王妃当专用绣娘的……不成想夏王竟是拿着真龙的图案让我们几个照着绣……”
都已经在王府里面了,她们还有得选择吗?结果不言而喻。
百姓哗然,这意思是说诬陷废太子的是老王爷?
“就算你们当年确实绣了一件龙袍出来,那别人一样可以绣,你又怎知与从东宫搜出来的是同一件?就算是同一件,你又怎知此事不是安乐王与老王爷合谋的?”皇帝冷声斥道。
“就凭你曾经绣过一件龙袍,就敢大言不惭的说朕冤枉了人,你好大的胆子。”
其实皇帝心里已经有了猜测,但想凭这点就让他去承认自己的错显然是不能够的。
“民妇有办法证明是同一件。”哑婆说完,摸索着从怀里掏出一块帕子。
也亏得她从小练习刺绣,哪怕过了这么多年,哪怕眼睛看不见,也能凭着那份熟练绣出来。
启寿得了皇帝的示意上前接过,捏了捏确定没问题才呈到皇帝面前,上面绣的是一只龙目,瞧着像真的似的。
“那件龙袍上面的龙目正是民妇所绣,陛下可以让人比对一番。”
哪怕是同一个花样,用同一种绣法,不同的人绣出来也是不一样的。
就像读书人写的字,是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一看便知。
皇帝捏着帕子的手紧了紧,那件龙袍作为证据确实没有销毁,可就算是同一件又能如何?他不是说了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吗?
“陛下,臣还有证人。”宋璟辰忽而开口道。
皇帝的脸一黑,宋璟辰准备得这么充足,说这个周氏不是他派来的谁信?
“传。”皇帝咬牙道。
南风带着一个浑身脏污的男子,以及一个老者从外面走进来,等看清男子是谁,人群立马炸开了锅。
“那不是老王爷吗?”
“呸,他现在还是哪门子的王爷?不过不是说他已经疯了吗?”
……
“皇……”叔,皇帝震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他之所以没派人去找,实则是因为他以为上官浦已经把人杀了!
再者他也听宫人说老王爷已经疯了。
老王爷扑通一声跪下,痛哭流涕道:“陛下,臣有罪啊~”
皇帝额头突突直跳,他还什么都没问呢!
就不能再撑一会吗?他使劲给老王爷使眼色。
然而老王爷已经将上官浦何时从他手中拿走了那件龙袍,怎样威胁他不能说出去,最后又拿去诬陷东宫的经过,结果,竹筒倒豆子般一股脑说了。
拦都拦不住那种!
皇帝气了个半死,同时又埋怨上官浦怎么没一刀把老王爷杀了。
等老王爷说完,宋璟辰又从怀里掏出一叠宣纸。
启寿接过呈到皇帝面前。
上面的内容很乱,字迹就有三种,一看便知是出自三人之手,其中两人只是摘录的文章。
第三人……
看清上面的内容,皇帝瞳孔一缩。
上面的内容分别与当年从东宫搜出来的信件内容一样,但笔迹却有不同。
这说明什么?
“陛下,你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