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洛的幸福生活作者:维斯特帕列
第一百六十九章集体农场
想要生产粮食就必须有土地、劳动力以及种子,所以陈家洛开始从这三个方面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那三个庄子还剩下多少土地?”
心砚从架子上取下一本册子翻了翻,“三家被恶虎寨灭族后无主土地共有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二亩,其中前一阵儿发给乡勇的有一千三百四十四亩,给黄游击分了一千亩,还剩下一万一千四百零八亩,现在都是这三家的佃户种着,我衙门里要求继承这些土地的状纸都堆成山了。”
“若是家中有人当乡勇的,不妨发一些下去,下次再招人就更容易了。”,想要别人给自己卖命,总是要给些好处才行,土地发下去容易收上来难,等到将来造反的时候,哪怕是想着家里的土地,这些人都不得不跟自己走。
“现在本地的乡勇才四百多人,就算每家人都发,也还有一万多亩没有着落。”,心砚粗略的算了算。
“剩下的如何处理我先想想看。”,陈家洛走到外面花园中,找了个阴凉的地方靠在躺椅上闭着眼睛想起后世的粮食生产来,袁大德鲁伊的杂交水稻技术?孟德尔现在还没出生呢,这项技术太过超前了,倒是可以考虑去引进一批现有的良种。化肥?目前的工业技术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兴修水利?这倒是个办法,封建时期的土地多为地主私有,土地分布极不均匀。再加上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小规模的修点水渠倒也罢了,想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完全不可能;这就在后世也是个难题。陈家洛自小在农村长大,在他的记忆中村子里的水利工程大多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集体出力修建,包产到户之后反而没了动静。不过福鼎现在到了自己手里,修筑堤坝又聚集了大批劳动力,等修完桐山溪和龙山溪两侧的防汛工程过后,可以把这一批人拉来去干这个。但要是兴修水利之后再把土地分给当地人,后期的维护修补优势问题。依照现在这些百姓的性子,要是能让自己家的稻田多灌一桶水。他们不惮于破坏整条沟渠。
记得村子里的粮食在满足农民自身所需之外剩余的并不是很多,那么后世的中国是如何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呢?陈家洛脑中灵光一闪,想起自己去西北和东北旅游之时见得那一大片一大片的农场来。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只需要少部分劳动力就可以完成成千上万亩耕种、收获。依照目前的条件。机械化是没办法达到的,但大规模集中耕种同样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粮食产量。不说别的,单就耕牛来说,现在每家的土地大多零散的分布在村子的各个角落,说不定每天耕牛在田里耕种的时间还没有在路上来回奔波的时间长;等土地集中耕种之后就可以大大的增加耕牛的利用效率,而且有了自己的财力支持,之前那些农民想都不敢想的大型农具就可以排上用场了!而那些农民则可以转换身份,擅长养牛的负责耕牛的照看,擅长木匠活的可以去打造、修理农具。擅长育种的可以去专门培养种子归根结底就是用工业化生产的思维来经营农业。
我本来还打算弄出几个生产民用品的工厂来把地主的目光从土地吸引到城市中来,没想到工业化变革却从农村开始了!幸好福鼎还有几片较大的平原啊,要是在西南那种多山的地区恐怕就没这种机会了。等自己的集中化农场建立之后。效率大大提升,耕种的劳动力却越来越少,收获远远大于那种零散型耕种。等收获之后福鼎的其他地主恐怕就会大大的眼红了,到那时候他们就会通过置换、购买将自己名下的土地连成一片,缩减佃户数量。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多劳动力在无奈之下进入城市,为后期的工厂、军队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