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医毒妃手下留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5章 鸿雁传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凤幼安给梅太妃换好了药,金针刺穴,舒缓筋骨,喃喃着:“女神……”

安家大小姐,也是个远近闻名的美人。

若是搁在现代,这就等于是火了,可以直接出道。

还有个首富之女的人设。

“她若想做,做便是。”凤幼安递了一杯热茶过去,“阿九回信了,在信中还询问了您的身体,要我代为问好。”

话题成功转移。

安经文捎带了个黑色药香回来。

里头装着三样东西。

第一,是书信;第二,是瘟疫病人密封的血液;第三,是两只大雁。

“他好就成了。”想到儿子,梅太妃的眉宇之间,划过思念,“只要他好好活着。”

“啊,对了,阿九还寄了野味过来。”

凤幼安微笑着道,“是南疆的大雁,可肥呢,我送到小厨房了,让厨娘给您熬汤喝。”

梅太妃愣住:“鸿雁,熬汤?”

凤幼安点头:“对啊,送了两只过来呢。”

梅太妃的面色忽然变得古怪起来,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目光,看着她:“幼安啊,这一对鸿雁,真的要吃么?”

这女娃儿,未免也太迟钝了些吧。

大雁成双,又有书信,寓意鸿雁传情。

而且。

自古以来,以君临国的礼俗,三书六礼之中,其中有一礼,就是鸿雁。

阿九分明是在向幼安表白,倾诉心意,表达思念之情!

可幼安却以为阿九是送野味过来,给她尝尝鲜……

“吃啊。”

凤幼安依然没觉得有任何不妥,“趁着新鲜吃,搁久了会生细菌的,对身体不好。熬汤喝正滋补。”

冬日天冷,送过来的时候,大雁是冻着的。

和冰箱低温冷藏是一个效果。

但冷藏肉制品,也不适合放置太久,放坏了,可太浪费了。

梅太妃:“……”

看来,是真没领会到。

她忽然有些同情起儿子来了。

梅太妃并不知道的是,凤幼安是现代穿越过来的,思维模式跟古时候的闺中女子,根本不一样,大天朝的吃货,万物皆可煲汤。

“我去小厨房催一催,看熬好了没有。”凤幼安针灸结束,感觉腹中有些饿了。

梅太妃凝望着她远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不行!

得想办法,侧面提点一下幼安,不能让阿九这一番传情表白,心意付诸东流。

太妃娘娘年轻的时候,也是个出了名的才女。

喜欢读书。

她抬眼,看向房间里右侧,深红梨木的书橱上。第二排,有一整排的诗词歌赋,还有地理志怪,以及各种话本。

是凤幼安怕她一个人住在灵药阁无聊,专门给她寻来的,看着解闷儿。

第三层,放着白玉棋盘和七弦古琴。

梅太妃推着自己的轮椅,到了书橱边上,挑选了一会儿,抽出一本《月见诗集》,这本收录的,大多是些婉约、闺怨、风花雪月的诗词。

她翻了翻一会儿。

找了好几首鸿雁寄相思的诗词,最后挑选了一首最喜欢的。

“太妃娘娘,汤熬好了。”

凤幼安从小厨房回来,端着香喷喷的大雁汤,“来,尝一尝。”

“您在看诗词么?”

凤幼安见梅太妃没有应声,低头看书,便端了一碗过来,凑过去瞧。

“对啊。”

梅太妃假装随意地把那本月见诗集,放在桌子上,摊开,“真香啊,闻着就很鲜美,一定很好喝。”

她接过汤碗,一勺一勺的品尝,“嗯,不错!”

凤幼安笑道:“那可不。”

喝汤的时候,她眼角的余光,无意间就扫到了那本诗集。

翻开的那一页,有一首四言绝句——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凤幼安正喝着汤,忽然之间,就愣住了。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妻子,怀念边关从军的夫君,渴望得到夫君寄回来的家书,等啊等,在月光下孤独的等待,就是没等到。

是一首标准的闺怨词。

“咳咳——”

凤幼安一个不小心,就呛住了,咳了半天。

鸿雁……传情?

不是。

应该不是那个意思吧……

“幼安,怎么了?”梅太妃唇角上扬,颇为担忧地看过来,“汤太烫了么?”

凤幼安脑子里有点懵,耳根有些发热,点了下头:“嗯嗯。”

梅太妃笑容加深:“烫就喝慢点儿,多喝点儿,都是阿九的心意。”

凤幼安:“……”

阿九的心意。

心意。

额……不自觉地,就往那首诗的方向,想歪了。

她再次低头,看向煮得熟烂的大雁肉汤,忽然有点不忍直视了。

控制不住自己,就胡思乱想起来。

偏偏梅太妃又在一旁和她闲话家常,故意把话题往君倾九身上引:“阿九信中除了问好,还说了些什么啊?”

“他说南疆饥荒已经解除,军心稳固了下来,他也制定好了方案,准备反攻驻扎在城外的匈奴、东蛮联军。”凤幼安这汤,喝得有些食不知味。

“这孩子,也不知道多说些体己话,跟汇报工作似的。”梅太妃摇头。

儿子追妻不给力啊。

不知道女孩子要哄,多说一些甜言蜜语。

“不会。”凤幼安道,“他这样很好,知道南疆无恙,还有反攻的机会,就意味着能够反败为胜。说不定哪天就凯旋归来了。”

以前君倾九总是在她身边,围着她打转。

如今人走了快两个月。

她这心里,反而空落落的。

“那边还在闹瘟疫,饥荒虽然解除,但还有疫病。终是让人不放心。”凤幼安眸中划过忧色,“如果我能作为军医随行,或许能帮他解决瘟疫的问题。”

军中瘟疫,死了太多人。

还没有特效药,更没有专业的隔离防疫措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