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第一次跟着导师出国做学术报告,目的地是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北卡罗莱纳大学。
她大四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纳米颗粒结合癌症免疫疗法新研究》,研究的具体内容是:用纳米颗粒直接靶向肿瘤细胞,改变细胞的生存环境,从而发挥一定的抗癌作用。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方向?真要说起来,这跟她上辈子的一段求医经历有关。
在她的重生记忆里,自己不幸罹患乳腺癌以后,曾听一位医生说过:英国科学家最近在开发一种纳米抗癌疗法,这种疗法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最明显。
但可惜的是,这种新型纳米颗粒抗癌疗法开发的太晚了,当时还没通过三期临床实验,不能批量上市——意思是说,她是活不到这种纳米疗法全面上市的那一天。
既然上辈子,她没等到这种抗癌疗法上市,这辈子,她就自己来研究这个抗癌领域,算是早些给全人类谋福祉。
于是乎,经过了数千个日夜的奋斗,她的研究成果新鲜出炉,证明了一种纳米颗粒可以适用于特定癌细胞的治疗。
她的大学导师曾教授对她的研究报告非常感兴趣。还将她的论文推荐给了《Nature》和《Science》两本国际性的学术杂志,双双得以发表,引起了业界轰动。
一般来说,本科生能在这两本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非常罕见。
要有学校+导师+运气+资源的四重加护,才能得到这样的荣幸——而林薇恰恰就有这样的荣幸。
她的本科院校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北大药学院,世界排名前二十。她的大学导师曾荣明曾教授,是国内排名前几的药学博士后,他在癌症领域的研究成果累累。
至于资源——香港的浚林白血病研究所,是她的研究报告产地。她的每个研究步骤,几乎都是在那里完成的。
要做出这么一份业界良心的研究报告,不光要有最严谨缜密的科研精神,还要有大量的资金去支撑。
略一统计,她在这份报告上花费的研究资金超过了2000万。其中大部分的研究费用,都花在了天然衍生纳米颗粒和合成纳米颗粒的购买上。
一盒相关的纳米材料价格就超过了20万——而她做相关的抗癌实验期间,每天都要用掉一盒这样的纳米材料。
当然,她能这样大手笔花钱,不是因为学校方面给的研究资金够足,而是因为她的背后金主是自家的霸总小老公。
某人美其名曰:薇薇,你做学术研究,想花多少就花多少,反正我赚的钱,都是给你花的。
结果大手一挥,他给她批准的第一笔“科研经费”,就高达1000万。
拥有了以上这三点——天时地利人和,至于第四点:运气,那就已经无关紧要了。
一般来说,大学生能做出Nature这种级别的学术论文,第一署名人都是自己的教授指导老师,为的是增加报告论文的权威性和学术性。
但这一次,曾教授很罕见地将第一署名给了林薇——他觉得这份论文完全是学生的功劳,连科研资金都是她自掏腰包,自己这个老师,都是沾了学生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