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妻子的关心他还是很感激的,尤其是事后想想,杨洁颖出面求情的话,其实更可以表现他萧铣的“病笃乱投医”,体现他萧铣在惊闻此事时的惶恐失措之状,所以从全局来看对于他的演技也是有好处的。否则。就显得有些有恃无恐,好像早就料到了一样。
于公于私,萧铣也不敢养蓄精力,和杨洁颖摊牌说了明日就要带兵西征平乱之后。当夜曲尽其能各种花活把娘子伺候舒服了。次日一早几乎累得直不起腰来,但是依然要强撑着上马出征。
也亏得大军从丹阳出发到武昌郡之前,都是可以坐船的,骑马不过是从丹阳出城到下关草鞋峡的码头这一段要摆个pose,所以萧铣也不虞昨夜用力过猛,强撑一小段路上了船就能歇息了。
细细算来,他已经三十二周岁年纪了。岁月不饶人呐。虽然因为穿越后的种种经营,已经让他的崛起之路比历史同期快了好几年了,但总觉得大好光阴还是不够用——历史上的萧铣,三十六岁才起兵,以毫无根基的白手姿态撑了两年,三十八岁就败给了李渊,被抓到长安问斩示众。
想那杨广也是三十五岁左右登基做的皇帝,就已经觉得登基太晚了,余生的时间不足以完成修长城挖运河兴科举歼灭四夷开疆拓土……等等功业,才拼了命地滥用民力好大喜功。萧铣自问他想要做的事情不比杨广少,若是上位太晚,也不知道晚年会不会急于求成以至于成为第二个杨广呢。
有时候,每当想到这个问题,萧铣就忍不住在心中假设:从这个角度来说,原本历史上李世民弑兄夺位虽然千不该万不该,但是对于国家稳定多少还是有点儿好处的。因为凡是参加过开国之战的宗室子弟,因为见识多了,经历过血腥风雨,所以往往都有好大喜功的毛病,如果他们登基当了皇帝,不做出一番自己父兄都没做到的功业的,几乎都不肯收手。比如李世民讨伐突厥高句丽;赵炯讨伐契丹,只是打败了酿成了高粱河惨祸;朱棣更是要弄五伐漠北之类的事情折腾。
历史上如果让李建成做了皇帝,按照他的年龄和寿命,接李渊班子的时候也得四十好几了,说不定也会和杨广那样因为觉得自己来日无多,而变得急功近利。而李世民好歹比兄长年轻了十二岁,理论上心态会更好一些。
闲言休絮,却说萧铣胡思乱想之间,大军已然征集完毕,整备森然,随时可以出发了——之所以准备这么充分,其实明面上固然是萧铣最近治军颇严,让手下将领如秦琼罗士信尉迟恭等人都好生约束部队,随时做好战备。但是实际上么,自然是因为董景珍雷世猛二贼本来就是萧铣通过武士彟的内外侯官系统通过暗中关联交易扶持的,想让他们什么时候被逼触发就能什么时候触发,所以萧铣军的反应自然可以非常神速。
大军检阅完毕,便在草鞋峡的渡口登上了战船,总计有大型运兵战船五百余艘,操船水手都是萧铣历年带出来的朝廷水师核心精锐。
唯一一点让人觉得有些略微不寻常的,是这一次出征的战船当中,都是追求运载量的大沙船船型,以及少量朝廷早年留下的五牙战船,却没有近十几年来逐渐发展出来的车轮舸。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有萧铣军水师将校们被外行的军中同僚问起,那么统一的官方解释自然是:因为车轮舸行进颇为损耗人力蹬踩水轮,只能用于小型报信的哨船;而此次大军出征,总兵力超过五万人,如此规模靠车轮舸运输自然不够划算。
其实,这个标准答案准备得都有些多余了,因为来给萧铣送行的那些将领,绝大多数对于水军都是外行。尤其是那些关中来的骁果军将领,包括宇文化及司马德戡在内,对于水军更是一窍不通。这些人之所以会来给出征仪式捧场,显然也是杨广御言吩咐的了。
……
草鞋峡渡口,司马德戡与裴虔通二人站在僻静之处,望着船队远去,心中默默盘算了一遍此次萧铣出兵调动的马步军兵力。
“萧铣这次也算是被昏君骂得很了,不敢不出全力。秦琼罗士信尉迟恭等人带了两万骑军,尽数随军出击。
看来江东军在丹阳附近已经没有留下什么骑兵部队了。而步军方面,去岁周法明来整被调出萧铣军中,一个派去做武昌留守,一个被弄到闽地剿灭林士弘乱贼逃入武夷山中的残部,眼下虽然其步军规模依然不小,统兵将帅却青黄不接,将不知兵。这一次去掉四万人马,留在丹阳附近的最多也就两三万人。”
“司马公算得不错,如今江南兵能够调动的人马,也就两三万,而且尽数在江南,仓促不得过江。只要咱消息封锁的好,动手之后足足有几天先手之利。而假设樊文超的河洛兵到时候严守中立,两不相帮,只有张童儿的江淮兵跟我们作对,那他们也远远不是我们关中军的对手!”
“是啊,机不可失,某今日便和宇文大将军摊牌——咱再过四天,在军中扩大谣言,务必让军中所有校尉以上军官都知道:昏君已经酿下毒酒,只等中秋佳节正式宣布迁都之后,看我等反应,凡是军中将校企图劝谏不服的,昏君便会以劝说为名,赐宴安抚,其间趁机以毒酒鸩杀反对将领!
等到谣言酝酿成熟,人心彻底掌握之后,我等便在中秋佳节前夜动手。按照萧铣军如今的行军速度,五天之后应该刚刚赶到武昌郡。等到咱这边动手之后,外界知晓再传讯到武昌时,萧铣已经进入岳阳郡境内与叛军交战。
到时候叛军定然也是初战尚未挫动锐气,萧铣要想速胜那是痴人说梦,要想全军退回定也不易,还怕我等没有充分的时间抵定朝中大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