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是儒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分节阅读25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我是儒商!作者:江洲菱茭

分节阅读25

长念:“……临儿终身关乎仕途前程,同时牵涉宋氏门荣华富贵,弟为其寻了门好亲,富贵尊族,祖籍南昌府,现迁在京城,知书达理,相貌不凡,性情温润。蒙其不弃,感激不尽……”

还没念完,宋临脸色煞白“腾”起来,天旋地转,摧金山倒玉柱,人事不省。

整整两天,宋临整整昏迷了两天。

第三天下午,宋临坐在院子里揪“婚书”,排头虽然没写“婚书”俩字,但是,俩人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证人姓名……应俱全,最下面行居然还摁着三个红红的手指印。

这不叫婚书叫什么?

宋临揉了揉,刚想扔进井里,旁边个养娘急忙接住,不可思议地问:“公子傻了?门好亲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虽说女方大了几岁,可人家属蛇啊,公子属鸡,小龙小凤,龙凤呈祥,岂不是天造地设的对?再说人家是尊族……”(参考第七章)

没听完,“砰”宋临仰面撞在树干上,昏过去之前十分气恼地想:我属鸡招谁惹谁了?天底下那么属鸡的男人凭什么就我是小凤?

凄凄楚楚过了几天,这个坎还没迈过去,京城又来信了,这回是徐津的,宋临先松了口气,展开观看,短短几个字,直白得要命——身为罗赞的上司,为你报了仇了,罗赞皮开肉绽千疮百孔。

宋临激灵灵猛打冷战,然后脚跺在门槛上,“我要当‘車’,我要直接挑了你这头猪!”

收拾好东西,跟伯祖说要回京。族长同意了,说:“等祭拜过后,践了行再走。”

还没来得及践行,个伙计着急忙慌地跑回来,气喘吁吁地说:“启禀老爷,铺里来了个大贵人,眼看中了编钟,说要拿三幅字画换只,说小的们不识货,叫找个识货的。”

族长头都没抬,“告诉他,只卖不换!”

宋临深深揖,笑着插嘴,“伯祖,要是王羲之的字宋徽宗的画,三幅加起来可比只编钟值钱了。”

老头愣,“你去趟吧。”

进了铺子,很是冷清。古董这种生意,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位华服雕冠的中年人正聚精会神地欣赏玉石山子,旁边垂首着四个小厮两个老仆。

宋临走上前去,揖到地,“晚生拜见先生。”

那人转过身,还礼,“不敢当,公子贵姓?”

“免贵姓宋,宋临宋博誉。”

来人微微笑,上下打量片刻,指着编钟问:“劳烦公子跑趟于心不忍,怎奈对此钟爱不释手,公子可愿割爱?”

宋临心说:不卖我放在铺子里干吗?宋临介绍:“不瞒先生,此钟是西汉初年的宫廷祭祀礼器,铭文众,时隔千年不可得,若非有缘人,晚辈实在舍不得出售。”我都说到这份上了,你好意思拿次品跟我换吗?

中年人点头,“公子所言甚是,鄙人用三幅字画来换可好?”

宋临行礼。

此人折扇挥,“呈上来。”

宋临小心翼翼地展开,只扫了眼,大骇失神,恐慌地抬头,脖子“嘎嘣”声脆响。

中年人似笑非笑地坐下,指着旁边的椅子说:“公子请坐。”

宋临双膝软,“砰”跪倒,嘴唇发颤牙齿打架,“噗嗤”,画被手指戳了个洞,飘飘荡荡落到地上。

中年人笑说:“还有两幅,请公子估个价。”

宋临哆哆嗦嗦地喊:“先生……”中年人笑着摇头。

宋临冷汗飞流地喊:“王爷……”中年人又笑着摇头。

宋临张嘴,又闭上,再张开,还是闭上。

中年人执折扇轻轻敲了敲他的脑袋,“起来吧。”

宋临双手撑了两下,虚弱无力。

中年人展开卷轴,指着画像上拿着锅铲的六品官说:“你猜他喜欢吃什么?”

宋临的眼睛直愣愣从画像移到他脸上,使劲咽了口唾沫,磕磕绊绊地结巴:“听……说喜欢……吃……吃鱼。”

中年人极其认同地点头,“嗯,红烧鱼。”捡起地上的破纸,眯着眼睛欣赏良久,“论斤论两卖古董,鄙人还是首次听闻,公子见识过吗?”

“没……有。”

“嗯。公子可以试试。”颔首对老仆笑,“还剩副,展开请公子过目。”

宋临恨不得冲口大叫:能不能别让我看了?

仆人把画凑到他眼皮子底下,中年人往圈椅里靠,慢悠悠地说:“我儿子从小喜欢老翁垂钓图,帐幔上绣着……”

宋临急忙打断,“王爷……”

中年人依然笑着摇头。拍拍他的脸接着说:“我家小杭为人老实,自小痴痴傻傻至今毫无改观,此时孤身人独居京城无依无靠,遭人打压遍体鳞伤。公子,你说这样可怜的孩子,做父亲的能放心吗?”

宋临晕晕乎乎地问:“您说的和晚辈认识的朱佑杭是同个人吗?”

中年人朗声大笑,扶他起来,“对,就是朱佑杭,我家的二愣子朱佑杭蒙公子照顾。公子跟鄙人共进午餐可好?”转头问仆人,“有红烧鱼吗?”

老仆行礼,“回王爷,全鱼宴。”

第46章

俩人进了苏州最大的酒楼,宋临双手不听使唤,王爷看着好笑,为缓和气氛,说了许朱佑杭儿时的趣事。

比如:

小杭五岁前整天拿着剪刀逮着什么剪什么,不说不笑不玩不闹,全家人唉声叹气,喊他“二愣子”。五岁过,哎?这小子不拿剪刀改拿毛笔了,见谁都笑眯眯的,嘴比蜜还甜。把人打出血,自己先哭得惊天动地。

九岁那年,各地王府随先帝进庙礼佛。圈下来,上百个孩子,唯独小杭不见了,真是没想到,这倒霉孩子跟个九十岁的老和尚坐在大雄宝殿门槛上,人手个苹果。小杭说:“不甜!”老和尚说:“将就着吃吧,供佛的,又没要你买。”小杭不乐意,老和尚拿了个桃子递给他,小杭嫌弃,“全是毛。”老和尚说:“没毛的你说不甜,佛都没你难伺候。”

宋临问:“他吃了吗?”

“不肯吃,不过没关系,把嘴掰开了直接往里塞。供佛的东西供了他,得道高僧难道随随便便拎个孩子就赏赐东西?”

宋临直想乐,“吃完之后有什么改观?”

王爷敲着折扇深思半晌,皱着眉头说:“好像没什么改观嘛,变成现在这样了。”

宋临心说:怪不得朱佑杭狡诈成精,全是苹果桃子闹的。

眼见宋临神情松弛,王爷微笑,话锋转,“公子祖籍就是苏州?”

宋临恭敬地点头。

“好。”转头对仆人说:“备齐礼品登门拜访……”

话音未落,宋临直挺挺起来,“王爷……”

“不愿意?”王爷展开折扇,“过门不入于礼不合……”踌躇半晌,甚是为难地说:“那就退而求其次,公子不必忧虑,这样好了,公子能否随鄙人到南昌小住几日?”

宋临大惊,身子晃了两晃,“咚”坐倒,个劲地腹诽:老家伙,在这儿等着我呢。转念想:这回是逃不过去了,总比让他上我家胡说八道强吧。

万般无奈,宋临脑袋跟断了似的点了下。

王爷把红烧鱼端过去,笑眯眯地招呼:“公子请用。”

顿饭吃得宋临冷汗淋淋,满满当当桌子鱼,宋大人点味儿都没尝出来。终于逃出生天了,宋临赶紧往族长家跑,还没来得及行完礼,哑着嗓子说:“伯祖,孙儿不急,等过了中元节再回京吧。”

“胡扯!”老头大拍桌子,“拜祭贡品都准备好了,这么热能放几天?别磨蹭,明天就走!”

宋临屁股瘫倒,盯着地上的蚂蚁嘀咕:“天要亡我……天要亡我……”

第二天正午,骄阳似火,有活气的都待在阴凉地,就宋临这傻瓜不顾众人阻拦顶着煌煌烈日登船启航,弄得怨声载道。

俗话说得好——是祸躲不过,刚出镇口就被人逮着了,王爷笑眯眯地请他上大船,宋临瞧瞧那些身披战甲全副武装的士兵,再看看自己的身子板,狠心,跳了上去。

逆长江往西行,晚上进入镇江,停靠在瓜洲渡口。

镇江这地方,得分什么人来!

刘备来了,娶了孙尚香;葛洪来了,发明了火药;白娘子来了,直接洪水漫金山……

宋临也来了,他来干什么?

——路打听,直奔“徐氏酒庄”!

往路口,宋临瞠目结舌,半条街都是徐家的。

宋临领着王爷进店,伙计笑容满面地招呼:“二位住店还是吃饭?”

宋临睁眼说瞎话:“你家徐公子喝不惯京城的酒,嘱咐在下捎几坛过去。”

伙计愣,“客官稍等。”路飞奔而去。

工夫不大,个山羊胡中年人深深揖,“公子认识少东家?”

宋临还礼,“不才与徐公子同榜进士。”

掌柜的肃然起敬。这下可好,店白住,饭白吃,吃着还拿着,拎着几瓶镇江香醋上路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