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陛下因我无心霍霍天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8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div class="kongwen"></div><div class="readmiddle"></div>

但关陇贵族多是跟随梁景帝萧百川打江山的战场英豪,各个战功赫赫、为大梁立下不世之功。萧楫舟初登基便要削弱关陇贵族的权利,无异于告诉所有的贵族集团:洗干净脖子等我。

当贵族集团意识到新上任的皇帝陛下要卸磨杀驴的时候,就是他们起反心的时候。

简而言之,对待关陇贵族,放任就会让皇权沦落成世家的傀儡,压制贵族反而容易逼反贵族。萧楫舟接受的是一个看似富庶实则复杂无比朝堂,而年纪轻轻又多年远在凉州的萧楫舟没有足够的力量正面抗衡。

所以,迁都成了一个绝佳的捷径——迁都洛阳,关陇贵族必然抛家舍业前往关东,届时无需萧楫舟动手,关陇贵族自己就元气大伤,再不可能对皇权产生威胁。

而且……比起这些隐藏在平静海面下波涛汹涌的政治因素,齐滺还知道一个萧楫舟必须迁都理由:“海平二年,关中大旱。”

齐滺的话音刚刚落下,两道目光便猛然落到他的身上。只不过卢念雪是惊讶中带着不可置信,萧楫舟却是惊愕中带着担忧。

比起卢念雪的似信又疑,萧楫舟的脑子转得更快,几乎是在齐滺的话音刚刚落下的时候,他便接住了齐滺的话:“什么程度?”

“很严重。”想到史书里对这场大旱的描写,齐滺的脸色都忍不住白了几分,“几乎和颗粒无收没什么区别。”

史书记载,海平二年关中大旱,入秋之时百姓没有粮食,便开始卖儿鬻女。朝廷的赈灾粮杯水车薪,百姓辛苦熬到冬日,又赶上一冬无雪,却偏偏冷得不得了。

冬日无雪,海平三年又春日无雨,连着的干旱让海平三年也成为一个旱年。关中贮存的粮食吃得差不多了,偏偏关中周围多山多水道路不通,外界的粮食运不进来,整个关中地区如同人间炼狱。

海平三年的冬天,就连作为皇城的大兴城都吃不到粮了。最终,萧楫舟如同他的父皇梁景帝萧百川一样,不得不带着关中剩余的百姓跋山涉水去往洛阳。

海平三年的冬天,萧楫舟是在洛阳城过的。

但洛阳城的破败让他无法忍受,江南几百船的粮食却一粒都运不进关中的窘迫更让他无地自容。再加上民间各种萧楫舟弑父杀兄得位不正才遭此天谴的流言甚嚣尘上,几番下来,终于让这个少年帝王经受不住质疑与屈辱,做下了一件在几千年后让古今中外都震惊的大事——

他在海平三年宣布要同时修建洛阳新都与琼阳大运河,并且不顾冬日天寒地冻,愣是在冬日开工。

国库无数钱财流进流出,亿万百姓被征为徭役远离故土。在如此紧凑的工程量的驱动下,海平四年秋,洛阳新都建成;海平五年春,琼阳大运河建成。

这两项震惊古今中外的工程、足以载入世界奇观的工程,在同时动工的情况下,竣工之时,耗时竟只有一年半。

足以见得,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大梁的百姓都经历了什么。

没人知道萧楫舟为什么要做出这么离谱的事,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两项让大梁联通东西南北的工程,也拉开了大梁落幕的帷幕。自然,也让萧楫舟得了“梁昏帝”这样一个谥号。

齐滺不知道萧楫舟为何会在那时这样心急,但他明白,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绝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留。

海平二年、海平三年的大旱会如期而至,江南的几百船粮食也依旧运不来关中,关中迟早会因为大旱而变成人间炼狱。

与其到了那时再让萧楫舟在不得不的情况下狼狈地离开,触动少年人那颗敏感的自尊心,做下天大的错事来,不如早些迁都,至少现在时间充裕,还能做好准备。

因此,对着萧楫舟和卢念雪,齐滺用冷静的语气说:“迁都的事不能再拖了,必须趁早。”

“早晚都要离开的,我们需要提早做好准备。如若迁都一拖再拖,只会浪费掉宝贵的时间,误国误民。”

<p class="text-danger text-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div class="kongwen"></div><div class="readmiddle"></div>

说着,齐滺的目光落在卢念雪身上:“卢台阁,你也不想做这误国误民之人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