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kongwen"></div><div class="readmiddle"></div>
在孟临知身旁躺下。孟临知是真的困了,没过多久他就合上了眼,闻逍在一旁听着孟临知逐渐变得绵长的呼吸声,只感觉满足的情绪在胸腔中膨胀,没过多久也进入了梦乡。
.
第二天是皇帝四十岁的寿宴,下了一整夜的雨终于停了。
闻逍一大早就醒了,两个成年男子挤在一张小床上睡觉的感觉有些奇怪,闻逍不自在地从床上爬了起来,他怕吵到孟临知,连起床的动作都是轻手轻脚的,洗漱完才提着寿礼赶到了集英殿。
皇帝过四十整寿,群臣自然聚集于此,太监宫女们也忙着迎客。一个小太监见到闻逍,连忙小跑着迎上前道:“晋王殿下,这边请。”
如果孟临知在这儿,一定会觉得这个小太监眼熟——这赫然是那天在邀月楼时,孟临知撞见的与闻逍会面的小太监,福庆。
闻逍不动声色地往他手里放了一锭金子:“皇后的事,你办得不错。”
福庆收了金子,笑嘻嘻道:“为晋王殿下效劳,奴才可乐意着呢。”
闻逍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安静地往集英殿中走去。
既然是皇帝寿宴,群臣自然免不了对皇帝一阵歌功颂德般地吹嘘,工部新上任的尚书樊应晖带头敬了皇帝一杯,皇帝状似关心道:“樊卿,刚擢升工部尚书,都习惯吧?”
樊应晖不似之前得过且过的邓勤之,正值壮年的他正是壮士凌云之时,乐呵地回道:“谢陛下关心,臣承蒙邓大人的提携,一切都很顺畅。”
四年前,齐国攻下郑国后,皇帝原本要派原工部尚书邓勤之去郑国修缮水利屯田,但邓勤之却以自己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托词,想要告老还乡。
考虑到邓勤之年纪也确实大了,皇帝虽然没批准他致仕,但也没再逼迫他去郑国,转而让当时的工部侍郎樊应晖前去郑国主持修缮工作。
四年后,樊应晖立功归来,邓勤之赶紧退位让贤,自己回老家颐养天年去了。
皇帝喝了杯酒:“想来这个时候,邓卿应该也已经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礼部尚书黄简思索片刻,接话道:“臣没记错的话,邓大人祖籍应该是缈州?”
“最近缈州可不太平。”皇帝叹了口气,可见这缈州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听到“缈州”二字,连一直在走神的闻逍也忍不住竖起了耳朵。
缈州地处齐国最西北,与巴秦联盟的梁国相邻,近年来梁国军队忽然强盛起来,经常侵扰缈州,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但齐国的几员猛将诸如谢郗等人,都各自镇守西南和南部边关,没有余力接管缈州。
皇帝便派了崔济开前去镇守缈州,而崔济开可是崔铮卢的兄长,这几年皇帝和崔氏的关系每况愈下,现如今却连崔济开都用上了,可见朝中也确实没其他人可用了。
但皇帝到底是不放心崔氏,最近朝中传言,说皇帝想将缈州作为封地封给某位皇子,也是为了让皇子和崔济开相互制衡。
这可不是份好差事,缈州远离京城权势中心,地处偏远又贫困,本是流放地的不二之选,再加上现在又碰上梁国和崔济开的事,对封去缈州的皇子而言,也不亚于一场流放了。
但现在适龄的皇子只有大皇子和闻逍二人,而闻逍又正得宠,因此不少人都觉得是大皇子将要被“流放”去缈州,这也导致大皇子党和闻逍最近越来越不对付。
同在宴席上的大皇子阴沉着脸,看向一旁的闻逍,低声问道:“三弟,最近从翰林院调任京兆尹,皇兄还没恭喜你呢。”
闻逍笑道:“多谢皇兄,但廨署事务繁忙,时常让我焦头烂额,今日也算忙里偷闲了。”
看着闻逍用一副谦逊的模样抱怨着京兆尹的工作,大皇子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得了便宜还卖乖,你不想干让我来啊!
与此同时,京城崔府。
自从四年前崔铮卢被罢相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