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拿着欠条,对苏芃芃的态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亲昵了起来。
“这不好吧……”
苏芃芃见刘丽讨好自
<p class="text-danger text-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div class="kongwen"></div><div class="readmiddle"></div>
己的模样,心里认为这六千块花的值,要是早点想明白这点,她之前也不会吃那么多苦头。
“这有什么不好的,谁敢说名堂,看我不教训她!”
刘丽冷哼一声,这劳改农场除了犯人,就只有她和李红,李红对这些事情向来不管,犯人们没人权,说什么都没人在意。
“那好吧……”
苏芃芃推辞了一番,勉强应下了。
她要开始习惯叶明玉的人设,现在无论做什么都不能再像之前那么张扬了。
……
转眼到了元宵节。
顾知朝春节期间一直都留在乡下,待到过了元宵,他这才准备起身去县城了。
不去不行,吴波已经催了好几次,要是再不去,只怕吴波会自己跑到乡下来找顾知朝。
吴波毕竟是因为顾知朝才留下来的,顾知朝也不好将人晾在工厂,完全不搭理。
而且顾知朝拿了肉联厂的顾问工资,那自然也是需要干活的。
所以等到元宵节过完,顾知朝便收拾行李,准备去县城了。
家里的事情,顾知朝已经安排妥当了。
在家里待的这半个月,顾知朝做了许多事情。
首先是改变家里人的习惯,主要是李桂英的习惯。
李桂英是经历过五六十年代饥荒的人,所以她很小气,习惯囤积东西,舍不得花用。
顾知朝能够理解她,但是这个习惯还是得改。
可以在家里囤点物资保障不时之需,但是前提是家里人不饿肚子。
家里明明有粮食,但是全家都饿的营养不良,家里明明有布匹,但是全家却没有新衣服穿,任凭布匹压箱底放到陈旧……
这完全是本末倒置。
说服李桂英也不难。
大家都要读书,要是没吃饱,没力气念书,最后没有一个好结果,那之前那些投入岂不是全部都打水漂了。
顾知朝的投入太大,顾家全家的投入太大,沉没成本对于李桂英而言太高了。
所以李桂英即便舍不得,也还是会强忍着心痛,每天煮够饭食,也舍得放油水和肉了,顾家众人至少能够吃饱饭了。
顾知朝买回来的那些改变生活品质的日用品,比如牙膏洗发粉,李桂英也拿出来给大家使用,压在箱底的布匹也舍得给大家拿出来做衣服。
顾家人的面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改变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顾家众人已经享受到了更好的条件生活,让他们再回到以前,那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的。
而想要真正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那就必须要读书走出农村,去县城工作。
顾知朝在众人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大家心中的渴望则是这颗种子最好的养分。
除此之外,顾知朝也安排妥当了大家读书的事宜,他带着要大家去了各个学校一趟,谈好了入学事宜,只等学校开学,他们就能去学校读书了。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虽然顾知朝在顾家是孙辈,头上有爷奶叔伯还有一众兄弟姐妹。
但是顾知朝出了钱和物资,又展露了自己能够改变了家族命运的能力,所以他在家中的分量无疑大大加重了。
这和往日爷爷奶奶的宠爱不同,这是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