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AI防拐手环还仅仅是她的某一项发明罢了。
花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将论文整理出来,苏一就和C大申请博士生答辩了。
而她发表在arVix的论文也是同步修正的,很快就收到了SCI期刊官方发来的邮件,表示将她的论文收录到一区。
事实上,苏一其实都不需要再进行论文答辩了,毕竟这篇论文已经获得了权威学术机构的认可。
但是过场还是要走一走的。
甚至于她的老师张渊更是亲自抽出了半天的时间回来C大,和一群数学系的教授们坐在讲台下,听苏一讲述她的论文。
等到老师提问环节时,诸位教授互相看了一眼。
随后黄教授笑着说:我们已经商量过了,对你的论文不再进行提问,没什么提问的必要了。不过,我们需要问一些别的问题。
好的,没问题。
结束了P与NP问题研究之后,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准备研究什么课题?
暂时还没有准确的计划,不过我对NS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光滑性比较感兴趣,只是这涉及到物理学,单独证明解开对我来说有些困难,主要是时间方面
我记得你之前也参加过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并且曾获得过金牌?另一名教授问。
苏一点点头:的确有这回事。
所以其实你也擅长物理,可以这么理解吧?
苏一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我在物理方面的天赋或许还算可以,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有限,在物理和数学两门学科上,我会择优选择数学,因为除此之外,我还有一门信息学一直在研究,科研也是我毕生的目标。
那如果我们组建一个课题小组研究NS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光滑性呢?你是否愿意加入?
果然和苏一猜想的一样。
如果真的是这样
如果有合适的课题研究小组,我自然是愿意加入的,但是各位教授们也知道,我平日里的时间很紧促,所以很难像其他的课题研究小组长时间聚集在一起讨论。这也就意味着课题研究小组的组建,不仅仅是看个人的天赋能力
这和交朋友是一样的,只有性格合得来才能一起共事。
苏一的特殊性注定她和其他的小组成员相处的时间不多,如果碰到一些小心眼的人,他们只会认为顾苏一是为了蹭课题成果才加入的。
到最后闹得不愉快,甚至于影响苏一在学术界的名声,这是苏一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