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想了想,举例道:“众所
', '')('周知,朱元璋有一个很满意的太子,可是太子因病去世,这时候朱元璋是立儿子还是立孙子呢?
我们都知道后来朱元璋选择孙子,这并不只是因为他爱屋及乌,也不是因为孙子有多么天资过人,更大原因是名分。
太孙朱允炆是太子之长子,立他有理有据。
可是儿子呢?还活着最年长的儿子朱元璋显然是不满意的,据说他当时有考虑过朱棣,可是最后放弃了,因为朱棣头顶还有兄长活着。
立朱棣的话就只能是取贤取能,可是这对皇位传承是不利的,不稳定的,容易造成皇室内部厮杀。
从古至今大家都讲究立嫡立长,到你这里反而立贤,好啊,有能者居之的话,我觉得我也行,我也上,那也不用治理国家,大家忙着内斗就行了。
打天下才要冒险,守江山讲究是稳为上,所以哪怕朱允炆没有比儿子们出色,朱元璋还是毅然弃出色的儿子而选择看起来是守成之君资质的朱允炆。
他帮朱允炆铺平道路,不指望这个孙子多么雄才大略,只要能守成就行。了,这个要求倒也不高,一般平庸君王大抵也勉强就那么过去了。
可偏偏,朱元璋错估了他好大孙的大志向,上位没几年就成功把自己作死。“李一狠狠吐槽。
不好意思,她就是朱棣粉,在朱允炆和朱棣之间肯定无脑站朱棣。
但是这些也确实事实,你朱允炆优势尽在,居然还能输,这……幸亏当时大明没有什么外敌,不然靠你岂不是要完蛋。】
朱元璋抽了抽嘴角,傻逼孙子究竟做了啥,还能当皇帝几年还输给老四。
太子无奈,他这个儿子,可能真的不是当皇帝的料。
【“说回正题,总之,从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真的完全能看出两个人的资质差距,我不信能成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看不出来,可是他宁可舍弃出色的儿子,也要为了皇位传承的稳定选择平庸一点的孙子,就可以看出名分的重要性。
而刘恒在此时,就是比其他人更有资格成为皇帝,因为他是刘邦诸子中最年长。
前面庶长嫡长子还有刘邦一度想要易储的爱子三皇子全都死了,活到最后的刘恒可不就抢占先机了。
所以说,刘恒继位,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更是理所当然,也是他常年累月留下的好名声加成。”
“那么,突然天降大饼,喜当皇帝的刘恒表现如何呢?”
“人在家中坐,帝位天上来的刘恒第一反应就是警惕陷阱。
前面说了,刘恒性格低调谨慎,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不被卷入那些年风谲云诡的政治争斗中。
所以使臣来请他去做皇帝,他当然懵逼又谨慎行事啦。
这本来他安安分分地在自己的封地做自己的代王,和诛吕群臣也没有交情,怎么就请他去做皇帝呢?
他拿不准,便让手下臣僚讨论可行性。
属臣们也意见不同:代国郎中令张武等认为有诈,提议以有病不能前往为由推辞,以观察情况的变化;
而中尉宋昌力排众议,认为刘氏江山稳固,不必有所顾虑。
犹豫不定的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
大横的意思就是卜卦人要马上即位做天王,将家族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像夏启延续夏禹那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