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不爱苏东坡呢?”
“没有人能不爱李白,所以也没有人能不爱苏东坡。”】
不愧是他哥。苏澈抿唇一笑,他的兄长,虽然有时候各种不靠谱,但是论才华
', '')(',他长这么大就没有见过还有比他的兄长更厉害的,和李太白并列齐名,那是应该的。
苏轼显然不值得自己在弟弟心里这么牛逼,但是他还是忍不住笑了,毕竟那可是李白,哪个文人不看李杜。
李白先被宋词吸引了,实在是李一举例的每一首宋词都太过经典,哪怕每一听过宋词的人,被这么一通灌输下来都只觉得惊艳绝伦。
这样有别于诗的另一种题材实在有意思。李白想,看起来蠢蠢欲动,很有学习精神。
随后,他又被苏轼所吸引。
能在天幕说了无数经典之后还脱颖而出,想必非同寻常。李白暗想,当然,也有因为天幕拿他相比较所以更加注意的原因。
而杜甫则好奇,‘没有人能不爱李白,所以也没有人能不爱苏东坡。’的苏轼又该有何等作品才能得到这样的评价。
毕竟,他都是死后那么久才慢慢和太白兄并列齐名的。小迷弟杜甫不承认他酸了。
【“苏轼的作品其实我也曾经说过一两首,都堪称千古名篇。”李一兴致勃勃道:“但是一两首词又如何能表达得完苏东坡呢?”】
第257章
【“说起苏轼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噔噔噔,是东坡肉!”李一斩钉截铁道。】
有在听没在听的人都缓缓打出一个问号,啥?啥?啥?
东坡肉,什么东东!
【“对,没错,就是东坡肉,吸溜ω”李一一副嘴馋道:“东坡肉,也就是红烧肉,一道流传千百年的著名菜色,现在大家提起红烧肉,就不得不提起将吃红烧肉事业推向高峰的人,也就是苏轼苏东坡。”
“有道是——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李一捂嘴笑道:“这首《食猪肉》诗,就是出自苏东坡之手,不难看出他不仅是“每日早来打一碗好吃”,而且,还深谙红烧肉“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的烹饪之道。
若论大美食家的话,没有他我是不服的。”】
苏东坡颇为自得的撸了撸胡须,那确实是好吃又美味。
【“众所周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猪肉由于令人诟病的饲养方式所以是上不得台面的,也就是富者不肯吃。
哪怕价钱如粪土,但是吧,贫者不解煮,也就是不会做,做得不好吃。
所以猪肉是真的不受欢迎,除非没办法的穷苦人家才会为了肚里有点荤腥去吃。
直到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
然后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后来他到杭州任知州,一次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而苏轼则很有先见之明,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而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东坡肉由此名声大噪,后来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