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笑了笑,“唐太宗自然也是人,自然也不是无坚不摧的,但是,他毕竟是一代明君,是千古难出的伟大帝皇。”
“他一面治理国家,一面又意识到天灾侵害的不仅仅是唐朝,同时也会影响到突厥,而且突厥地处更北方,受自然灾害影响应该更大。
于是唐太宗立即派人去打探突厥内部情报,很快就得到反馈,那就是突厥受灾情况比他想象中的更为严重,而颉利可汗为了减少本部的损失,强行要求那些归附突厥的部族增缴税赋。
在生死攸关面前,那些归附的部族都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并且推举位于大漠北部的薛延陀部首领乙失夷男可汗为可汗,试图通过彼此结盟共同对抗颉利可汗。
但乙失夷男自知薛延陀的实力与突厥相差甚远,所以尽管有回纥、拔野古等部族的推举,但他还是表现得举棋不定。
得知这一情报后,李世民立即派使者前往薛延陀,并敕封乙失夷男为薛延陀可汗,同时承诺与薛延陀共同夹击突厥。
当时乙失夷男正面临被颉利可汗消灭的威胁,唐朝天子千里之外带来的这份诏书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于是他立即同意接受唐朝天子敕封,同时宣布成立薛延陀汗国。自此,薛延陀成为了唐朝在漠北的第一个附属国。
与此同时,突厥内部的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又爆发了矛盾,突利可汗愤而投向唐朝。
也正是颉利可汗众叛亲离,让唐太宗意识到这是一个北伐突厥的大好时机。
贞观二年,唐太宗派军攻灭了长期依附于突厥的梁师都政权,一举收复河套地区。
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十万大军兵分六路攻打突厥。
贞观四年,李靖大军一路连破突厥,最终将颉利可汗擒获,自此盛极一时的东突厥汗国灭亡。”】
李世民精神一振,琢磨着怎么更好的利用这些消息。
【“天灾是一把双刃剑,他给大唐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机会。”
“登基之初面对频繁的天灾和朝野间舆论的质疑,这时候的唐太宗处境可想而知是艰难的。
然而他却在危险中看到了机会,并极好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从而使大唐王朝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他本人也因这次成功绝地反击而获得了所有人的肯定,成为当之无愧的“天可汗”。”
“军功带来威望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他也积极治理天灾下的大唐。”
“为什么大唐的百姓那么爱戴唐太宗呢?因为唐太宗从始至终没有放弃他们。”
“唐太宗在位23年,天灾几乎贯彻他的帝皇生涯,几乎没有一年是没有天灾人祸的,哪怕华夏史堪称一部抗灾史,但是这么频繁的概率,依然还是很少见的。
换作任何一个皇帝,只怕都要绝望,但是他却不一样,他没有放弃,而且去战胜这些天灾,并且在这样的灾难下打造出一个贞观之治。”
“面对各种天灾人祸,唐太宗反思自己,节俭克制,停建各个宫殿,大赦天下,派遣能干的大臣到地方赈灾,治理地方,开荒种田,重新安置流离失所的百姓;又疏通河道,治理洪水,据说当时好几个州甚至因此水上交通方便,发展起了渔业,制盐业等。
在那个恐惧蝗虫的年代,他还率先吞吃蝗虫,表示抗击蝗灾的决心。一个皇帝做到这个地步,百姓还有什么害怕蝗虫的理由呢?
而面对疫情,他在地方上设立医学博士,但是每州仅有一二十人,自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采取了向疫区派送人员的方法,就是在这种中央协同地方的管理方法之下,那些疫情才没有扩散开来。
还有很多措施,唐太宗不止一次表示,要仁政爱民,而他从来不止于言语,而是确切的落实下来。”
“有多少人知道白居易《七德舞》呢?那是白居易有感于唐太宗在唐朝统一战争和开创贞观之治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