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番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5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而大秦……”李一摇头苦笑,“大秦的统一是迅猛的,这是他强大的体现,可是在这时候又造成一个问题。

那就是大秦的官员根本不够用。”

“纳入的地盘太多

', '')(',而官员需求大于供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始皇帝是不得不启用六国知识分子的。”

李一凝声道:“这也是为什么大秦的基层管理那么拉胯。。

因为这个庞然大物走得实在太快了,人才培养根本跟不上,在这样的情况下,秦朝不得不继续启用六国的知识分子管理地方。

而六国知识分子对秦朝的态度是可以想象的,从秦始皇出行被刺杀,却找不到杀手就可以想象。

为什么呢?因为地方官员包庇,甚至就是一伙的。

这样的官员,指望他们对于来自中央的指令能有什么执行力度呢?不公然唱反调那就是对自己小命的尊重了。”】

嬴政皱眉,这个问题他自然知道,哪怕是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前面我们提到科举制,这个嘛,其实秦朝也是可以举办的。

诚然现在的秦朝就算开始培养读书人也至少要十年后才能看见成果,甚至现在科举考出来的也只会是六国的知识分子,可是昔年秦国能广纳六国人才为己用,为什么现在不能真正用他们呢?”

“秦国广纳四方有志之士,才有秦扫六合,统一天下,那么今日一统天下的秦朝为什么就接纳不了六国的人才

真的是六国知识分子各个都头铁,不识抬举吗?

还是因为,昔年六国知识分子进入秦国可以一展所长,而今时却不能呢?”】

嬴政下意识皱眉,他现在也有用啊,不然各地方官员……想到这里,他自己却陷入沉思,不得不说,他确实在防备他们。

用,却不大用;哪怕用着,也是防备的。

【李一意味深长道:“历数秦国多少名臣名将,有几个最开始是秦人?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始皇帝陛下,李斯的《谏逐客书》从前应该看,如今更应该看。”

“为了防备六国复辟就弃六国人才而无用,那不就是因噎废食了吗?六国的知识分子之所以怀念故国,无非是怀念曾经在故国的身份地位罢了。

假使秦朝能给他们更大的平台,他们就会是秦朝最忠实的拥护者。”

“今日的李斯何曾因为是楚国出身就对楚国手下留情呢?蒙家是大秦最出名的将门世家,蒙恬蒙毅更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可是谁还记得当年的蒙骜是齐国人?

往前数商鞅是卫国人,张仪是魏国人,范雎同样出身魏国,可他们都是秦国的重臣,都是大秦帝国的基石。

假使秦国的君王因为他们的出身而弃之不用,也就没有今天的大秦帝国。”】

李斯:这怪不好意思的,一篇《谏逐客书》天幕能反复拿出来说,看起来这还是能吃千百年红利名作。(美滋滋.jpg)

秦始皇让人拿来当初李斯上奏的这篇奏章,一字一句的看着……

【“网罗天下人才为己用,才是一个君王应该做的事情,打压他们,弃之不用,那何等可惜。”

“争霸时期需要人才,统一后更需要人才。

招贤令,科举制,这些都是如今的大秦所需要的,他们会如同军功制一样,会成为大秦的利器,带领大秦走向更好的未来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