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眼里多了些决绝,若不是今日新皇突然点了她的名字,她都快要忘了这位登基前的名声,这可是个混不吝的!
以前顾锦恪为皇女时,她就是暗中支持立嫡的,也是支持顾锦恪继位的,但现在顾锦恪的观点和她冲突,她也绝对是要劝诫的。
她能明白这位新皇的偏向,她想要继续打下去!但这于礼不合!
她看向殿宇,若是顾锦恪坚决不听:她会一直上谏!甚至死谏也不是不可!
顾锦恪从她坚定的眼神里明白了她的选择。顾锦恪冷笑,但是下首并列站着的一部分却朝臣冲她摇了摇头。
同朝为官,她们了解这位陈大人的性子,她是一个认死理的人,顾锦恪固然可以用高压手段强制压下来,但是在这个情形下并不合适,先皇刚刚下葬,朝中百废待兴,顾锦恪过于高压的手段,恐怕会引起朝臣反弹。
顾锦恪却不这么想。
她知道为皇女和女皇是不同的。
作为皇女的时候,她做出任何决定,只要在女皇的容忍范围之内,不危害江山社稷,她下一个命令就可以做。
但是作为一个女皇,她做出任何一个决定,都要方方面面,思虑周全,也要平衡朝中势力,多方权衡,甚至蓄养党争,玩弄权术。
放在一个中庸之主身上,这没有什么问题,放在一个富裕兴盛的国家上,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现在的大晋不可以!
清城府地动除了清城府,也殃及了周围的府,对于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来说,恢复时间恐要好几年,才能稳上正轨。这期间,不仅没有了一大笔税收,户部还要做出大笔补贴。
攻打蛮国消耗的军饷,人力等等,也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包括后期的蛮国规划建设等等,也是肉眼可见的支出。
除了这两个明显的点,顾锦恪还要顾虑其他方面,例如明年晋河堤坝的维护,还有未知的天灾人祸,算起来样样都要银子,但是国库薄薄一层,又拿什么供养这个偌大的国家呢。
顾锦恪登基以后肯定会提出很多新的建议和指令,若是时刻温柔,以理服人,以后扯皮的地方还多的很呢。顾锦恪都能预见以后朝堂上的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闹了,最后也许能够解决问题,但是时效性就不好保证了。
顾锦恪也并不耐烦天天讲道理,做人生导师。当然,她不是不允许多种声音存在,也不是去将朝堂发展为她一言堂。她只是希望从现在开始,就让她的大臣明白,她不是会因为恪守一些不必要的规矩而造成更大损失的君主。
她希望□□少一些,实事主义多一些,每个大臣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多思虑一些,不要做没有任何益处的事儿。
比如现在朝堂上探讨的蛮国继不继续攻打的问题。继续攻打,完全收复,只是于礼制教条不符。而且现在继续打下去,不过是顺理成章,也可以以战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