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塑千禧年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29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方卓问出自己的顾虑:“姜行长,我有一大一小两个顾虑。”

姜行长有些意外这样的说辞,和武谦对视一眼,示意方总继续往下说。

“一个大的顾虑是,我最近也有关注舆论,有看到《中国证券报》《经济观察报》关于银行金融这次的不同观点讨论。”方卓说的比较委婉。

实际上,程度绝不仅仅是局限在“讨论”上,而是指责和批评。

比如,建行的股份改造和上市脚步更快,也就让大家对它出让股份的价值有所质疑,是不是偏低了?

工行和高盛财团达成了一个谅解备忘录,所公布的合作方式同样引来这样的质疑。

而面对质疑,不少外资是亲自下场的,像高盛,它就由在自家任职的经济学家胡祖六亲自下场论战,为工行与高盛合作的合理性进行辩驳。

除了价值的高低,胡祖六还回应了另一个相关的疑问——为什么民营资本没有被允许参与其中?

“中国有汇丰、花旗或者高盛这样的有国际经验和口碑的民间投资家?”

“这样的合作要讲究门当户对。”

方卓在从南往北的这一路上是有关注舆论、收集信息的,所以,他的一大顾虑是这种时候由自己这种民营冒出来,是不是不太合适?是不是太惹眼?

他抿了一口茶,看了姜行长一眼,问道:“这次的股份制改造是不是有规定不许民营进入?还是,大家有约定俗成的默契?”

姜行长莞尔:“这都是明面上的事,没那么多繁文缛节,换了别人,不好说,方总愿意出来,我相信谁都没话说。”

他顿了顿,又说道:“听说方总不仅企业经营有一套,私募资金的投资也很有心得,把投资业绩一摆,也就够了。”

miga基金的主体是私募,但也在去年和浦发合作了国内的第一批公募基金。

在全球范围内自然无法和声名赫赫的高盛相比,但在国内拿出来也是数一数二了。

方卓不语。

姜行长继续说道:“外资能投,民营不能投?没这样的道理,如果真有谁质疑,我第一个站出来回应。”

方卓想听的就是这个,真碰见什么舆论或者某个层面的异议,得有人站出来撑一撑才行。

固然你姜行长不方便以你的名义公开点我入局,但我入局之后,你就不能还保持缄默了。

他微微颔首,又看了武谦一眼,再作踌躇之色。

武谦见状,说道:“方总刚才说是两个顾虑,不知这还有一个小顾虑是什么?”

“这个小顾虑嘛……”方卓答道,“我和德银不太熟。”

武谦一愣,没想到方总直接把枪口对准了介绍自己和他认识的中间人张红力。

“德银的张红力张总和我很熟,但德银不一样,我不太能确定德银主导合作的权力是不是一直在亚太区手中。”方卓冷静地说道,“工行所担忧的风险换成德银,公事公论,我个人是没什么把握的。”

武谦沉吟:“方总,你的意思是……”

方卓不答,反问道:“高盛主导这次合作的是哪个层级?”

武谦明白了。

高盛主导与工行合作的是高盛的董事长保尔森,他已经数次带人来华,参与洽谈。

在这其中,高盛的亚太团队属于执行层,而非决策层。

德银由张红力掌管的亚太区又能有多大的决定权,这可能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武谦和张红力有一些交情,但此刻同样公事为重,毫不犹豫地抛下了张总,询问道:“如果没有德银,你能否找到充沛的投资资金?”

方卓沉稳地说道:“可以试试看。”

基本上,这算是表态揽下了这个横刀夺爱的活。

他又补充一句:“也不是说完全摒弃德银,只是这个资金量有待商榷,让它托底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武谦对此没有意见。

姜行长听完这些交流,当机立断地说道:“好,方总,我等你的好消息,你看怎么合适怎么来,最迟下个月底,我希望能看到你的实质性动作。”

他主动起身握手,给予热切的期盼。

方卓同这位工行掌门人握手,寒暄告辞。

※※※

下午时间。

正在联络miga基金的方卓收到了张红力的电话。

“方总,怎么样?顺利吗?”张红力询问。

“还算顺利,但也有不少事需要商量。”方卓答道,“放心吧,张总,我吃肉绝不会忘记你喝汤的。”

张红力略微放心,笑道:“别介啊,方总,我也想尝尝肉味。”

“挂了吧,话不投机。”方卓调侃道,“正忙呢,回聊。”

张红力刚笑了两声,正准备说话,却听到电话挂断的嘟嘟声。

也行,雷厉风行。

方总就是这样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