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却大笑道:“蜀军如此安排,自以为天衣无缝,殊不知行军打仗,当通晓天文地理。”
“街亭之地,只有春秋二季雨水福泽,可用天上之水。”
“若由春入夏,则时有大旱。”
“吾观天相,此离旱时不过十余日。届时那赵云守的水源,自会干涸。”
“不知…赵云见自己守的水道成一旱道时候,当如何做想…”
夏侯惇一听,这司马懿厉害啊!
还能观天相,知道什么时候出旱时。
当即大喜道:“如此静待天时,便可破敌!”
…
夏侯惇这么高兴的原因当然是觉得能打赢,不过这只是他高兴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层原因,是他夏侯惇似乎能在街亭扬眉吐气一番。
“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
这话用在夏侯惇身上还真是一点不错。
从当年讨伐董卓时,夏侯惇自告奋勇打先锋,结果大败而归
到曹操征徐州,夏侯惇留守老家,结果吕布偷袭,老家被端了,他引兵去救,居然被杂兵俘虏了,丢了大脸。
再到曹操从徐州撤回,搞定吕布后,夏侯惇率军尾随追击吕布,然后中了埋伏,一只眼睛被射瞎了。
最后在结果博望坡一战,夏侯惇被刘备狠狠的给教训了一顿。
夏侯惇整个军旅生涯,便是在一场场失败中度过的。
如今眼看这街亭属实是一块赤裸裸的功勋在眼前,夏侯惇如何不动心?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打仗不行,但夏侯惇的升官不是没有道理的。
夏侯惇对曹操来说,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更像是“股东”。
当年曹操第一支队伍是他担任陈留太守,参与讨伐董卓时候拉起来的。而这支队伍还不到一万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夏侯惇变卖家产,把所有钱拿出来给曹操招募的。
这种经历决定了夏侯惇是曹操心腹中的心腹,是最核心的领导班子成员,就像今天一个大公司中,一定会给元老留一点股份是一个道理。
毕竟正常人都知道,跟自己起家,一步一步打到最后的人才最值得信任,曹操肯定比一般人更清楚这点。
不过夏侯惇显然对自己也是有要求的,这不街亭之战,就是他的“正名”之战。
…
夏侯惇与司马懿等待天时的时候,邢道荣正带着军马往街亭赶路。
赶着赶着,他就发现情况好像真有些不大对劲了。
干!
太干了!
这几日这天和挂了两个太阳一样,叫人赶路都觉得闷热。
其实关中地区是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多的时候就发生在夏季。
但!
事实上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正在经历一次剧烈的气候转变。
兴平元年,建安二年,都发生了特大旱情。
尤其是建安二年的那一场大旱,整个淮河流域受影响,当地人几乎死绝,袁术后期崩盘,除了称帝的骚操作,和淮河流域的大旱也有关系!
而如今…
这旱情似乎正悄无声息的朝着关中袭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