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战争贡献债?火烧唐州城,这不是查贪,是镇
韩信过了一会儿,目光重新恢复了以往的自信和坚毅,握紧拳头,沉声应答。
“大丈夫何患无妻!”
“汉王,我还年轻,有时间继续挑选正妻。”
刘鸿含笑点点头,在覆灭庆国,一统天下的壮志下。
韩信可以抛弃一切,向着这个目标进发。
韩信重新转过身来,望着刘鸿。
“汉王,如今你已经将林婉儿和刘盈带回来,是重返京都,还是在横州督战。”
说到督战,韩信面色有些纠结。
若是上面有人不断进行微操,别说兵仙,全员武庙十哲都有失败的可能。
刘鸿摇了摇头,目光注视着滚滚长江好一会儿。
“不急,我准备前往东夷城,再去北齐,看一下变法的不足之处。”
变法内容都是为大部分百姓利益着想,不过地方能落实多少,这就不知道了。
要是变法内容能实行五成,那这个官员就是合格的,能有七成,那就是能臣干吏,值得提拔。
至于九成以上……算了吧。
二十一世纪都做不到,以教育为例,取消学校补习,让学生睡够八小时。
能真正实行的地方,少之又少。
要是有人探究,那就是别问,问就是地方教育的政策性调整。
韩信神色一惊。
汉王就这么大大咧咧放权了吗?
不过随后,韩信嘴角露出一丝苦涩和恍然。
别说汉王离开半年,哪怕离开一年,汉王也依然掌握着汉国最高权力。
并不因为刘鸿只是大宗师。
而是因为无论是韩信和林若甫,他们是之所以这么大权势,那是因为刘鸿愿意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吏,还有将领,都是跟随刘鸿很久的老人,对刘鸿死心塌地。
地方上又有民情大会,除了世家以外的各大阶级支持。
作为开国君主的刘鸿,声望如日中天,根本就不会在意是否能有威胁他皇权的权臣。
刘鸿对着韩信招了招手,踩着小船,消失在众人眼中。
从横州到梧州,从梧州到儋州,再到胶州。
一路经过十七个州县,变法程度不一。
刘鸿身着布衣,注视着变法一幕幕,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郁。
变法的基础正在不断扩大,农民赋税减轻,心满意足受着麦子,水稻。
十税一的国策下,再加上严防死守地方州县私自增加税收。
最终落到农民身上的负担,基本上就是五税一。
吃饱饭目前来说,还是有些奢望,不过生活水平终究还是好了许多,不至于遇见一点困难,就要卖儿卖女。
资产阶级的工厂厂主,在战争的催化剂下,不断生产着各种布匹,罐头,扩大生产。
州县之中的工人越来越多,在民情大会上成为稳定的分支。
刘鸿对此连连点头。
他推出了先进理论,与此同时将内库三大坊普及,促进生产力发展。
目前为止,先进思想影响着生产力飞速发展。
至于以后会有什么弊端,刘鸿也不知道,庆余年时间线在他造反的历程中,改的面目全非。
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的清呢,让后来人自行决定吧。
不过刘鸿的好心情到东山路首府唐州,便戛然而止。
唐州的农民依然是背负着沉重赋税,汉国的十税一的确是做了,州县的赋税也没有另外增加。
但是某个天才想出来了战争贡献债。
意思就是汉国和庆国打仗了,要求各大阶级的人,都踊跃贡献,捐出银粮。
你不捐,那就是不爱国!
不爱国,那就不能享受汉国的变法成果,唐州官吏更加心安理得开始剥削。
可你要是捐了,这跟庆国的国债,还有以往的三税一,五税一,没有任何区别。
浑身泥泞,穿着补丁素衣的老农喝了一大碗水,抿了抿干裂的嘴唇,神色有些愁苦。
望着面前身着朴素的壮年男子。
思索了一会儿,忍不住开口发问。
“大人,那些官吏整日鼓吹着变法有多好,可我感觉跟在庆国的时候一样啊。”
“听说其他州县的农民活的挺好,可我们唐州没有任何变化啊,或者说我们唐州难道不是汉国的土地吗?”
刘鸿听到老农这么说,脸色都黑了下来,压抑着胸腔中怒气。
什么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就是!唐州负责监视的民情大会,钱行,抱月楼都被通通买通了。
要不是刘鸿此次孤身一人出行,恐怕都不知道唐州的变法,竟然可以如此敷衍。
刘鸿勉强笑了笑,递出小块碎银子。
“老丈说笑了,我又怎么称得上是大人。”
老农狐疑地看了刘鸿一眼,随后很肯定摇了摇头。
“大人,你应该就是朝堂派下来的御史吧!虽然你装扮农民,穿着一身素衣麻服,不过到底不像。”
刘鸿本来准备抬脚的动作,停顿了下来,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位老农。
“你为何这么说?”
老农掂量了一下碎银子的分量,声音更加肯定了。
“因为大人你问得太多了,我们是不会怎么关心这些政事的,我们只是想吃饱穿暖,仅此而已。”
“更何况,大人你的衣服太干净了。”
刘鸿看了一眼自己衣服,哑然失笑起来。
农民的衣服永远不会干净整洁,它充斥着汗水和泥土灰尘,一直都会打着补丁,缝缝补补。
这是勤劳和忍耐的象征。
老农看着刘鸿没有再继续否认下去,也笑了起来。
他见过很多官吏,这位大人很不错。
没有趾高气昂,讨碗水喝,也知道给很多钱。
刘鸿从怀中掏出一份令牌,扔给老农。
“老丈,有缘再见了!”
随后挥挥手,刘鸿向着唐州城走去。
老农看了看令牌,只可惜不识字,唐州连十税一的国策都能改的面目全非。
至于变法中一年义务教育,又怎么愿意实施呢。
“老李头,还愣着干什么,干活啊!”
村正气急败坏朝着老李头走来,一巴掌拍在老李头脑瓜子上。
“瓜怂,你忘记啦!再过几年又要交战争贡献债了。”
老李头挠了挠头,将令牌递给村正。
“村长,这是啥意思啊?一个人用锄头挖地,还有五条杠。”
村正接过令牌,随意看了一眼,瞬间脸色大变起来。
汉国应龙图案,振翅高飞,栩栩如生,农民在应龙的庇护下,挥洒着汗水,五条金纹交织在农民身上。
“正五品农耕使?老李头,你是从哪里来的,偷这东西可是要被杀头的。”
村长手忙脚乱,如同摊手山芋一样,塞进老李头怀中。
老李头挠了挠头,也诧异起来。
“正五品?还是农耕使?这就是一个壮年男子给我的啊,还对我说有缘再见。”
说完,老李头和村正僵硬在原地。
村正声音干涩。
“你遇见汉王了?整个汉国五品以上的农耕使,还有科研使,只有汉王和内阁才能亲自册封。”
两人对视一眼,默默无言,随后陷入狂喜之中。
村正看着眉飞色舞的老李头,心里那个羡慕嫉妒恨啊,为什么汉王找的不是他呢!
刘鸿来到唐州城,看到城门守卫大大咧咧收取着入城税。
气得直接笑了起来,他汉国早就废除了入城税,促进汉国经济一体,贸易经济发展。
结果这唐州是顶着他的刀,还是原封不变。
刘鸿脸色越发阴沉,写下密信,调集东山路各地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