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父子密谈
因为王莽这个人平时非常节俭,家中的仆人仅仅有六个而已,还是老仆。
徐家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渗透了进去,但始终无法触碰到王莽内心的确切意思,此人的心腹非常少,他做这么多,目的绝对不纯,就是在故意造势!
“所以父亲的意思是,我们要帮淳于长掌权?”徐华读懂了父亲的深层意思。
前些日子王商已经病倒,等王根死后,王家对禁军的控制权将会进一步下降,刘欣再趁机扶持其他外戚势力进入其中,有极大概率将他们扳倒!
相对而言,淳于长更加的好对付的,一个典型的妄臣,政治手腕和治国才能相当有限,唯一的优势就是得到了太皇太后王政君的青睐。
除此以外,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
如此说不定自己就能通过扶持淳于长来削弱王家,当年风光无两的王氏五侯如今已经只剩下王根一个能正常活动了。
王家做不到徐家这样代代有足以接班的人才出现,晚辈中能与徐华徐忠媲美的寥寥无几。
徐氏子弟大多完美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徐忠徐元徐旻等其他人也是州牧级别的大员,反观王家,最出色的才只是一个九卿而已。
差距太大了,主要是没有得到太学儒家势力的权力支持,想要任免官职很麻烦,往往要磨很长时间。
而徐家就不同了,法学院和自己后园一样,想让谁过就让谁过,没有这群家伙卡脖子当然也就更便利一些。
其实现在王家能掌握朝局的最根本原因是手上的禁军!
如果没有这支军队加持,早就让皇帝刘欣吃的骨头都不剩了,他现在就在暗中削弱其影响力。
说实话,这位新帝无论能力还是魄力都要比先帝刘骜强一个档次,至少能这几个月能做到压制王根,大事上也夺回了一定决定权。
比如设立州牧那件事,王根的态度就是坚决反对,没少上书,但刘欣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耍无赖,让对方去说服太学的法家博士,如果多数博士批准这道诏令并盖上印章的话,他就同意。
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了,那地方早就是徐家说了算,徐华徐忠等人都是法家博士,十九个博士,全是自己人。
这让王根能怎么办呢?只能是暂且作罢等待时机,如果这几个州牧做不好的话,那就有弹劾理由了。
可是最近徐元首先做出了成绩,陇右四郡已经开始趋于稳定,并继续筹备向河西三郡出兵。
刘欣听闻大悦,大肆褒奖了他,还提高了给予凉州的军费,全力支持夺回河西走廊的作战,作为一个皇帝,收复失地当然是大功,足以在史书好好记上一笔那种。
于此同时,徐忠朱春的剿贼事业也很顺利,江南群盗的大贼几乎全部伏诛,淮南已经彻底平定,江东大部也解决了。
无非就是最后的清剿环节,扬州虽然面积大,但朝廷真正实控的不算太多,因此就需要慢慢派兵搜捕了,这就需要时间。
刘欣也进行了口头褒奖,承诺事成之后,可给予车骑将军并加大司马,持节,继续为朝廷镇守荆襄。
局势一片大好,以至于连中央都开始没那么紧张了,等徐忠当上大司马以后,便能开始名正言顺的插手禁军军务。
主要是上一个大司马车骑将军王商辞官,官职就空了出来。
王家如今的情况就是青黄不接!有能力的后辈实在是不多,目前有两个能堪堪一用,也就是王莽和淳于长。
其中,淳于长的优势是最大的,除非能将其私会那件事捅出来,要不然,王根应该会选择太后王政君的外甥。
王莽虽然为人节俭,很得民心,王氏以暴力威慑朝廷,但王莽却是让群臣普遍心服口服,徐华对这个家伙印象也是不错的,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不足。
那就是政治底蕴的缺少,注重的是名声,像是朝臣之间的政治交易几乎全都不参与,与淳于长这个擅长阿谀奉承的人差距很大。
“非也,非也,这是他们王家内部的适宜,那淳于长的龌龊事并不是绝对保密的,知道的人不知我徐家一家。”
“所以就算帮他遮掩也没什么用,竹筒是锁不住火的,反而还会惹的一身腥,所以我们就什么都不做,静观其变。”
徐博还是之前的保守思想,或许淳于长更好对付,可这毕竟是有风险的。
作为大家族的掌舵人,他很不喜欢赌博,这种以小博大的事情有些不值得。
就算赌赢了,也是一时的繁荣,他们又不是没有过,当年徐贞徐恭都是鼎盛时期,徐贞起家时就是在赌,赌太祖高皇帝刘邦能够胜出!
最后也赢了,完成了从平民跨越到第一功侯的蜕变,也就是说他们家早就过了需要赌博的时候,再强大,再昌盛又能是如何呢?还能比昔日老祖宗徐贞时期还要强大吗。
那可是足以废立皇帝的无上权威!一时的繁荣甚至可能导致家族灭亡。
两徐真正的处世之道其实是中庸!只站位皇帝,对于朝中各种党派的缠斗通通保持中立,这样就能先天立于不败。
可惜的是,有时候真的身不由己,王家掌权之后,迅速击败了其他外戚势力,掌握中央禁军,在朝中做到了真正的一家独大,王凤和五侯的党羽控制着整个国家,就连厉帝刘骜都必须让步才行。
这种情况下,徐家就几乎没有选择了,王氏独大,他们必须出面制衡,不果断插手,很可能导致改朝换代的发生。
徐家如果没有抢先控制地方的话,可能现在皇帝的情况就要严峻的多了。
最终,徐铭落败,丢了御史大夫的官职,被迫辞官回到清河老家,只剩下徐博苦苦支撑。
最后也是丑媳妇熬成婆了,当年权倾朝野的大将军王凤病死,王根虽然全盘继承了兄长的政治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