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想要为自己争取一些利益。
谁都不肯轻易让步,加上如今入冬,又都需要时间准备,谈判就有些僵持下来。
明军、金、辽三方对峙,默默准备时,南方的赵构是最高兴的。
大明如此轻易大败金军,让他恐惧。
现在,他感到高兴,因为辽国显然将头号大敌转移到了明军身上。
这让他如何能不高兴?
南宋朝廷抓紧时间,整顿着南方各路政权。
就在赵构高兴时,十一月六日,翁泰北再次作为使节,来到了隆兴。
“每年八百万银子,五百万石军粮!”
赵构君臣脸色皆变,高兴不起来了。
“不错。”翁泰北抬着下巴,比上次的姿态更为高傲道:“宋国皇帝不会说拿不出来吧?”
“贵使明见,我大宋的确是拿不出来啊,而且为何突然涨这么多?”赵构脸色难看道。
“呵呵。”翁泰北不屑一笑道:“宋国皇帝莫不是在装傻?
如今辽国也将目光盯在了我大明身上,我大明即将对付金辽联手。
宋国可以在南方,坐享其成了。
你现在问我为何突然涨这么多?
宋国难不成在耍我吗?”
翁泰北的姿态,完全是藐视南宋君臣。
可赵国君臣却是没有一个发怒的,当然,这也跟赵构没有让一些刚直的官员参加此次会议的原因,他担心那些什么都不懂、不知道顾全大局的官员,得罪了大明使节。
在此的官员,皆是主张全力跟大明交好的,提前也有心理准备。
“贵使误会了,我大宋绝没有戏耍贵使的意思,只是此等数量实在太大,我大宋拿不出来,还请贵使减少一些。”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相貌堂堂的官员站了出来,不卑不亢道。
赵构满意的看过去一眼,赞同地点下头。
虽然这位臣子的话中,擅自同意了增加钱粮数量,但他没觉得不对。
增加肯定是要增加的,他清楚这点无法拒绝。
“不可能减少,这已经是大都督减少过的数量。
我大明要对付金辽二国,宋国却是不用出手,如果这些钱粮都无法拿出,那请问宋国是要坐山观虎斗吗?”翁泰北眉头皱起、直接怒视赵构道。
‘当然了。’
赵构君臣心中想到,他们恨不得大明和金辽二国拼的同归于尽。
但话绝不能说出口。
否则就会失了整个大宋的民心,南朝朝廷也会获得不忠不孝的名声,威望大减,想要整顿南方更难了。
毕竟金辽二国拿下了大宋北方,尤其是金国,俘虏了二帝、大量宗室、官员,明军是为了抵挡鞑虏才来的。
赵构如果不报仇、不北伐,还选择坐山观虎斗,名声、民心就都没有了。
还得罪死了大明。
这两者哪一点他们都不敢。
反正就是可以想、可以期望,顶多还可以默默做一些事,但就是不能说出口。
“此言差矣。”还是那位官员开口了,沉稳道:“明、宋两国历代交好,如今还是姻亲,哪怕是圣武皇帝陛下,都曾夸过我大宋太上皇陛下,称两国关系友好。
此次明军是为了我大宋而来,我大宋岂能坐视不理?
只是这个数量,实在太大,我大宋目前根本无法拿出。
试问无法拿出,又如何同意?
所以还请贵使减少一些,早日达成约定,好让钱粮早日到达明军手中,抵挡金辽二国进攻。
还望贵使明见。
若是贵使不能做主,可以回禀王大都督。”
一番话,让翁泰北脸色都是微变,深深看了眼这位官员。
真是厚颜无耻。
我大明陛下是夸赵佶吗?
那是赵佶送礼送的够多、够快,夸了句不错,让其继续送。
厚颜无耻也就罢了,后面的话,就软硬兼备了。
是个人才。
但他也不奇怪,好歹是个朝廷,有些人才不足为奇。
“好,既然宋国朝廷没有那么多钱粮,也有其它办法解决,用高手相抵吧。
一位大宗师强者为我军效力、对付金辽二国,可以抵消每年的二十万两银子,或者五万石军粮。
一位大宗师极境强者,可以抵消六十万两银子,或十五万石军粮。
一位天人之境的强者,可以抵消三百万两银子,或者百万石军粮。”翁泰北没有跟这位官员争辩下去,话语一转道。
(第三章,七百均订加更要放到明天了,今天没写出来。)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