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384.第381章 各方反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巴郡。

听到孙氏投降,刘备急匆匆的从荆州,赶回益州。

他回来便连下命令,首先收缩了荆州防线。

因为知道荆州抵不住曹魏,遂主动让出一部分,避免和曹魏在此时发生正面冲突。

刘备这次是真急了,又下令调动益州全部资源,支持张飞攻略益州以西部族。

曹魏掌江东后,天下只剩益州未归。

这让刘备的危机感,达到了顶点。

随他一起回到益州的,还有关羽。

关羽肩上带着伤。

那是他奔袭曹营粮备,在长坂坡和赵子龙交手受的伤。

从个人武力上来说,两人处于均势。

若真厮杀起来,很难预料胜负。

但关羽的兵马,远不及赵云麾下曹魏精锐,身经百战。

所以作为将领,各自聚集兵势加身后,关羽便有些落在下风,无奈收兵。

此番刘备回益州,将关羽也带了回来。

他还在荆州,收缴了大量物资,并带着众多人口,迁入益州。

益州和荆州之间,有天险可守,倒是让刘备稍感安心。

他紧锣密鼓的安排好一切,遂再次来拜访一同回到巴郡的诸葛亮。

他来时,诸葛亮和庞德公,在院子里煮茶。

赤壁之后,诸葛亮亦有些心态上的变化。

他虽有超众之智。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眼下大势,尽在曹魏。

他也没有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本事。

刘备没来之前,诸葛亮便在和庞德公交谈:“师尊,我与您在赤壁战前,曾做过推演,知江东获胜不易。

但并非没有一点机会。

周公瑾是多智善断之人。”

“他以引风之术,在江上举火,得疾风相助,本有七八分成算,火焚曹魏船舰,却落得个惨败的下场。”

“以师尊看,问题出在哪?”

庞德公抿了口茶汤,徐徐道:“魏王所谋,在众之上。”

在众之上,意思是其他人的算计,事先已被曹操洞悉,自然有败无胜。

诸葛亮:“如今曹魏得了江东,剩下益州独抗曹魏,且汉中还在曹魏手里。别说攻出去,固守已难如登天。”

庞德公摇头:“你换个方向再看。”

诸葛亮明白庞德公的意思,从曹魏的角度看。

魏王是想利用刘备,来梳理益州。

现阶段,诸葛亮应该顺势为之!

庞德公:“不论现在还是往后,先经略益州,辅助刘玄德梳理周边外族,则进退皆有余地。”

诸葛亮若有所思。

刘备过来后,加入师徒二人的小圈子。

三人转而商榷当前形势,如何求存。

同样在巴郡的皇帝刘协,也收到了伏平带回来的消息。

“赤壁之战落败,孙权不日而降,曹魏已实际控制江东。”伏平脸色戚戚。

屋里坐着皇帝,伏完,伏寿,孔融。

还有一个叫伏季的壮汉,三十上下,是伏寿的兄长。

其掌握着伏家统领的一支兵马,是刘备允许的,负责对付益州内部,原有士族。

这几个人,便是皇帝的全部嫡系。

江东投魏,几人都有些不知该如何应对:

“江东不是有周公瑾吗?

孙氏不是江东猛虎吗?

绵延数千里的江东,这么快就溃败?”

皇帝紧抿着嘴唇:“江东徒有虚名,如此不济?”

伏平摇头:“非江东不济,是曹魏强盛,江东竭力也难敌。”

“孙氏若不降,最多不过晚些时日,同样会被击溃。”

“我回来前,收到的消息是江东各地,士族争相西逃。

稍有疑虑,想拥私兵与曹魏对抗,或谈条件者,一触即溃,被曹魏举族除名。”

皇帝愁眉不展,突发奇想道:

“我记得武帝时期,探查过我神州周边海疆。益州往南还有海域,大岛。

若曹魏强不可敌,我们或可让刘益州往南外探,拓展新土。”

孔融在夜色初降时,回到自己的寝殿。

想到曹操来日将称帝,他便有些呼吸不畅。

他执笔在面前的简卷上,写下一行行蝇头小字。

孔氏有不少故旧,还在曹魏境内,甚至有人在曹魏任职。

这些人中,有不少受过孔氏的大恩。

他想试着拉拢一些人,与自己联手,形成暗中的士族同盟,以抗曹。

孔融连夜写下多封信函,让人秘密送出。

然而孔融和皇帝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密议,不久之后便以简卷的形式,出现在曹操案头。

皇帝还想拓边,往其他方向开荒……曹操哑然失笑。

四月。

他仍坐镇中枢,指挥大军,扫击江东各地。

士族往西跑,曹操也准备顺势将荆州大半收入手中,把刘备困死在益州。

这一日,贾诩来报:

“江东孙氏等各家的亲眷北迁,送到何地落脚居住,需大王亲定。”

江东的眷属,曹操想起一个人来:“把迁居之人的名册,拿给我看。”

ps:求票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