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博弈,得手【求订阅】
“和许攸联系的是什么人?”
“我大魏鼓励商事,借行商入关,便无法禁止。各方谍子多利用商路,进入我神州。”
贾诩和曹操交谈,“臣分析,对方多半与佛家有关,但和鲜卑也脱不了干系。”
魏和鲜卑大战在即,双方都在竭尽所能的探查彼此的消息。
对方和许攸联系,显然是接上了佛家当初留下的线。
而大佛首和阿伏于,联袂在乌孙伏杀过曹操,双方早有联系。
佛家高层不敢再来神州。
但躲在背后帮鲜卑提供消息线索,必有他们一份。
应是佛家把许攸可利用的线索,透露给了鲜卑。
鲜卑派人借行商,进入汉土,重新联系上了许攸。
“接近子脩的女人,这些日子在干什么?”
“陛下怀疑是她?”
“她想长期蛰伏在我大魏,不会做这种可能暴露的事。但两方未必没有联系,让人盯紧了。
若鲜卑与我大魏交战不利,不排除他们对子脩也用毒,来威胁朕。
若其有异动,杀无赦。”
曹操转了个话题:“文和,许攸虽有些心机,但他想把药下到奉孝的杯子里,很难成功。”
“你想个主意,帮他一把。
他如果没成,你就出手。”
贾诩全身一紧:“臣帮许子远,把药下奉孝杯子里?”
贾诩肉眼可见的咽了口唾沫,脑内迅速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奉孝事后要是发现不对,回头想起来,定会找出原因。”
曹操:“无妨,你是为他好,若他知道了,你就说是朕让你做的。”
他不敢找您啊陛下,但他敢找我……贾诩念头急转,有什么办法,能把事情不着痕迹的做了,让郭嘉事后找不到自己身上。
郭嘉偷逛窑子,屡教不改。
这么多年调理,情况和前些年一样,不好不坏。
那些上好的药材,都吃到狗肚子里了。
华佗,张仲景找郭嘉询问,他梗着脖子说自己恪守规矩,绝没有不遵医嘱。
这次正好,给他个毕生不忘的教训。
天色已晚。
曹操出了书房。
廊道两侧,灯火闪烁,悬挂着防风的灯盏。
铜雀台宫以东,比邻的长街上,有一栋造型方正的大殿。
隔着长街,都能闻到这栋建筑里的药香味。
张仲景和华佗,轮值开馆行医。
因为两人的存在,这医馆俨然成了医家圣地。
不断有各方病患,来寻医访药,也有不少同行来切磋岐黄之术。
不久之前,有一个人登门,与华佗,张机交谈医理,竟也是医术卓然,造诣深厚。
曹操来时,便看见这个新晋的医者也在。
华佗在内宅煎药,张仲景和那个新医者,坐在院子里闲聊。
看见曹操进来,两人忙起身:
“陛下。”
【董奉,字君异,号拔墘,长乐人】
【董奉擅养生与内外调治,又长于聚风饮露,岐黄成丹之术,医家修行】
董奉是汉末另一位直追华佗,张机的名医。
其少年学医,今年三十。
历史上的他,晚年在庐山下隐居,活到一百一十岁,才逝世。
有记载说有人看到他八十岁时,仍若中年,不见一丝白发,在山中采药,健步如飞,蔚为神仙。
其医术高明,治病而不取钱财。
找他治病的人,重病得愈者,只要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即可。
十数年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
夏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
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行善之名,天下皆知。
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的典故,便源于董奉,赞其医德医术。
他和华佗,张机,三人在汉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董奉常人身形,眼神很静,穿着亚褐色的麻布长衣。
“陛下有事,召臣过去便是,如何亲自过来。”张仲景说。
曹操立国后,封了张仲景和华佗为医官之首。
所以张机以臣自居。
这些年摸金所得的一些丹方,药石,也多由两人来处置,筛选有用之物,用于治病救人。
“朕正好出来走动走动。”
曹操:“你炼制的阴阳倒悬剂,服食后,药效随着时间的延续,是自消,还是需要针对性治疗,方能恢复?”
“那阴阳倒悬剂,是臣和元化,遵古方炼制,初衷是想试试阴阳逆炼的效果。
其中用了千年引尸玉,又以月华珠碾压成粉,都是大阴大阳之药,再以猛火激发,药力凶猛。
服药有逆转阴阳之功,男子会缩*,女子相反,身上毛发日重,声音粗犷,长出胡须等等。男子则再反过来。
若无针对性治疗,三五年也休想恢复。”
“那就好。”
曹操放心道:“奉孝不遵医嘱,这次谁也不许救他。”
“他若来寻医,你和元化只说看不出他得了什么奇症,难医,且让他受些惩戒。”
张仲景也是拿郭嘉毫无办法,皇帝叮嘱,赶忙答应,有些奇怪的道:
“陛下来之前,文和刚让人来拿走最后一瓶阴阳倒悬剂。”
看来贾文和准备自己下手……曹操心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