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抗战:全球都是基地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12.第112章 要不与日军谈一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12章要不与日军谈一谈?(求订阅!)

“日军是疯了么?”视线回到白宫,罗斯福看着秘书递来的情报愣了许久,直到幕僚的提示,才回过神,怒不可遏的吼道。

谁都没有想到,日军竟然敢对他们发动袭击。

这是彻底疯了。

原本以为日军南下最多进攻英法荷等地的殖民。

谁知道日军的胆子竟然这么大。

虽说菲律宾距离日本最近,又是美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甚至曾经的五角大楼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也曾认为吕宋岛会遭到日军的攻击。

但那只是计划。

现在得知吕宋岛真的被偷袭了,自然让他们很是震惊。

“日军肯定是疯了。”刚刚赶到的马歇尔也是无比震惊,第一反应也是日军疯了。

竟然一口气进攻英法美三大列强的殖民地。

如此勇气,恐怕只有大清的慈禧能比。

“你们陆军有什么计划?”罗斯福不想去问原因,冷冷的盯着对方。

“总统,根据我们先前制定的方案,如果吕宋岛遭遇日军袭击,当地驻军应固守待援,消耗日本海空军实力,等待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抵达后反击。”马歇尔快速的回答道。

这些都是有相应的预案,只不过谁都没有想过,日军竟然真的敢对他们发起进攻。

所以这种与预期相符但又有些突然的情况让他们感到震惊。

虽然他们有所准备,但谁也没想到日军的行动如此迅速和猛烈。

在这之前,他们一直认为日军是不敢轻易对美国的重要属地发动攻击。

毕竟双方没有什么仇恨,而且关系还不错。

日军需要的钢铁和石油都是美军供应的。

所以美军下意识认为,日军绝对不会进攻他们。

谁知道还是低估了日本的野心和胆量。

而日本竟敢同时整个南洋,列强们的殖民地发起进攻。

这种大胆的行为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让他们感到震惊和意外。

日军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列强们在远东在权威的严重挑战,打破了美国之前对日本的认知。

“总统,恐怕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这时,秘书再次说道。

“什么消息?”罗斯福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冷冷的看着对方。

“英军在远东的十几万陆军,被日军包围在马来西亚,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全军覆没。”秘书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闻言,罗斯福的脸色顿时无比难看,他也没想到局势竟然变成这样,确实是出乎他的预料。

也就是说现在有可能是美军单独面对日军。

想到这,罗斯福只能按捺内心的怒火。

尽管美军对吕宋岛可能遭袭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在实际的军事部署和防御上,仍然存在不足。

吕宋岛的美军实力并不强,恐怕想要挡住日军的进攻,怕是很难。

尤其现在甲米地海军基地的战舰全部被击沉,制空权相信很快就要被日军掌握。

面对这样的情况,吕宋岛的美军境地不会太好。

“我们必须要驰援吕宋岛,我们的军事实力还是不足。”罗斯福再次说道。

现在的他有些对日军的作战能力和战术策略了解不够深入而感到懊悔。

尤其是对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准备不足,感到很是懊恼。

毕竟吕宋岛对美军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他们在这里拥有大量的军事基地和投资。

并且将其视为远东地区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日军的偷袭成功,意味着美军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受到严重的打击。

所以想要挽回影响力,必须要投入新的军事力量。

只是很快,罗斯福就傻眼了。

“很抱歉,总统,我们恐怕抽调不出更多的兵力,因为那些议员们根本不会同意我们出兵的。”马歇尔一脸的无奈说道。

他数次想要增加军费,结果都被驳回。

理由就是他们没有必要介入欧洲的战争,上一次的大战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利益。

所以这些议员们都失望了。

“我有办法说服他们。”罗斯福摇摇头,示意他不用担心。

听到这话,其他幕僚也纷纷不再多说,因为他们相信以罗斯福的人格魅力肯定会说服这些。

而事实证明,确实如他所说的一样。

首先就是推出一名议员,让其抛出最近德军在欧洲的所作所为。

“现在德意志已经要称霸欧洲大陆,我们绝对不允许邪恶的德意志统治欧洲大陆,英国需要我们的支援。”一名议员大声的说道。

对于他的观点,不少人嗤之以鼻,坐在中间的罗斯福则显得很淡定,依旧装作一副倾听的模样,看着眼前的众人。

这是他推出来的马前卒,目的就是用来试探这些议员们。

很快他的发言,得到不少人的认同。

“没错,我们必须要帮助英国人。”

“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不,我反对,我认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插手欧洲的战事,那里与我们无关。”另一名反对的议员开口说道。

像这种大规模的支援,都是需要投票,不是你说支持就支持的。

不过以罗斯福的威望,他要说同意,也没人反对。

但是该有的流程还是要有的。

尤其是他真正的目的是对日本开战。

“怎么无关……”开口支持的议员还想说啥,结果直接被反对他的议员冷嘲热讽道。

“你忘了,这次的大战到底是怎么造成的么?还不是上一次大战,凡尔赛条约将德意志桎梏的太厉害了。”

“我们当初为什么不愿意签字?不就是因为那个不平等的条约,那种条约换谁都不会去签,但德国人签了,说明他们心里早就想过会复仇。”

他的一番话,确实引起不少议员深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