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晚明霸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14章 内阁会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保守的官员虽然在开拓外面的世界,新的官场管理方式、运转规则等等方面,与皇帝陛下有分歧。

但是在安置百姓、兴修水利、种植农作物、强兵富国等许多问题上,又与徐梁比较一致。

因为新明朝,从内阁到地方官员,几乎都是在徐梁的注视下成长起来了,每个人都是实打实的务实主义者。

程贤的年纪最长,虽然是外戚,在官场被人在暗地里鄙视的时候多一些,但是却没有人敢说老人家没有才华。

这沂蒙山的土财主出身的程老爷子,将他们山西人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不论是务实能力,还是给帝国获取金钱,都是无可挑剔。

每个首辅从大明后期,就是个苦差事。你与皇帝走得近,那么皇帝不是掏空朝廷的府库,就是让你去祸害老百姓,从老百姓口袋里拿钱。

即便是严嵩之流,也头疼的很。要是底下的官员听话还好,要是遇上海瑞这样的耿直人物,保准让你身败名裂。

但是程老爷子就没有这种烦恼,他跟皇贵妃两个人,都算是活跃在新明的政坛,而两个人都算是徐梁的钱袋子。而且,人家钱袋子做的很好,既能满足君王的要求,而民间还能做到赞誉声一片,这非常不容易。

内阁的小会议室里,只有一张六座长条桌。徐梁坐北面南,程贤、李邦华等人坐在皇帝陛下对面。

“现在六科给事中权限大为缩减。”徐梁特为蒋德璟介绍道:“原本六科廊可以对六部所有政务指手画脚,现在只能对六部中的财案进行审计。蒋先生该当知晓。”

蒋德璟原本是南京的户部尚书,只是在崇祯朝郁郁不得志,如今明君在位,再也不用担心才华得不到舒展,所以程贤只是去了几趟,便请这位老先生出山了。

他也算是见过几次皇帝陛下的人,知晓当今圣上是有道明君,国家复兴有望,所以是真心辅佐明君。

见陛下提起此事,

蒋德璟也没有拿捏,脸上的笑容很是平淡。六科廊在大明属于言官,位卑权重,各部主事大多要先跟他们打好招呼。如今若是只能对银钱事审计,则大大放开了部堂官员的手脚。

“朕素知蒋先生善于理财,而如今用钱最多的就是兵部、大都督府和工部。”徐梁道:“所以请蒋先生统摄工部,就是为了将每一两银子、每一粒黍米,都花在刀刃上。如今朝廷正是多是之秋,咱们少些纰漏,百姓们自然少些痛苦,国家也可以早日太平。”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梁平定天下的欲望越发的强烈。他比谁都清楚,靠自己是不可能完成天下统一的。

而凭借自己手下的那些将领,也不可能帮着自己治理天下。

所以自己还要靠这些读书人。

但是徐梁也不是盲目的选拔读书人当官,而是选拔那些有远见,善待百姓,愿意遵从自己意愿的人来当官。

眼前这位大佬,徐梁就非常的喜欢,因为他很懂事。

“陛下,如今工部没有进项,所耗钱粮都只能从户部支取?”蒋德璟发现以前工部的下属产业都划给了户部。出言确认道。

“正是,”徐梁笑道,“以后国家财计只有户部收入支出,正所谓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嘛。这样也好让工部官吏不受钱粮约束,将精力全放在工程上。”说完了工部,他顿了顿。道:“今日还有一桩事要请户、兵、工三部商议,就是降卒安置的问题。”

随着光复区的扩张,投降的土贼、叛军、流寇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五万。徐梁将其中一部分抽出来组建工兵营,各师、营、部也有自己的直属工兵部队,但是剩下的劳工营和苦役营仍旧有二十万之众。

这些人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造反,但如果坐视不理,继续往里添人,恐怕日后难免会有遗患。

“其中成分过于复杂。”徐梁想到就有些头痛:“我希望能将他们一一区分,分成三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