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望舒点头:嗯,这样就很好。
而她,也终于可以开始她的计划了。
这两年,林望舒埋头学习之余,也一直关注着国内激光学行业的发展,也时不时跟着导师参加一些会议,在一次国际激光会议中,她还顺利结识了国内光学大师陈琰。
陈琰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三十年代末期考取了留英公费生,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了应用光学。
解放后,在他的倡议下,国内成立了光学研究所,并在五十年代便被选聘为学部委员。
因为七十年代遭受过一些苦难,他身体并不好,也是最近两年,才在耄耋之年重新出任了光学研究所的所长。
其实这个情景也是凄凉,这说明中国光学研究已经后继无人,才不得不让这么一个老人重新挂帅。
林望舒回忆上辈子,其实当时的中国激光学人才济济,后起之秀辈出,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地步。
只能说,当一片落叶从窗前飘过,其实无数的落叶已经消逝在枝丫。
这让林望舒更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
而在那次的国际激光学会议中,林望舒和陈琰深入沟通了一番后,陈琰对林望舒赞叹不已,引为忘年知己。
林望舒所说的许多话,恰好说到了陈琰心里,而陈琰对于林望舒在国外所做的激光学研究也非常感兴趣。
林望舒趁机将自己目前能够得到的一些光学资料和书籍分享给陈琰。
现在国内的留学生还能接触到国外一些敏感专业的资料,林望舒便想着多搬一些,再过一些年,这些都不好说了。
而现在,林望舒毕业在即,便重新和陈所长联系,提起自己想要回国的意愿,陈琰自然很激动,热切地欢迎她回去。
前几年,国内也开始搞学术和技术职称了,学校是教授、副教授和讲师,而科研机构则是一级研究员、二级研究员、三级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实习研究员。
按照往常的惯例,林望舒如果博士毕业回去,不必当助理研究员,直接能当副研究员,但是陈琰许诺,只要她回去,她就是二级研究员了。
这自然是拿出来十万分的诚意,当然了以林望舒如今在国外扑腾出来的这些成就,她倒是也不心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