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2014:大国科技之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14章 电磁轨道炮的突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徐川笑着道:“我这两天找个时间过去看看。”

闻言,欧阳振脸上顿时露出了惊喜的神色:“行,那我在海军工程大学等您。”和这位海军装备处的蔀长聊了几句后,徐川挂断了电话,推开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大门重新走了进去。

实验室中,徐晓也没打听是谁打来的电话,只是追问道:“老哥,你刚刚说还有一件事是什么啊?”

徐川笑了笑,道:“安全方面的。”

思忖了一下,他接着开口道:“无论是你现在研究的脑机接口芯片,还是后续将要展开的虚拟现实技术,都离不开对人体脑电波的感应。”

“而这种连通人体大脑和计算机的新型科技,一旦面世将对外界产生极大的冲击。甚至有可能会吸引众多黑客或某些国家,某些机构做出性破坏性行为或一些其他的手段。”

“比如破译控制系统,恶意传入其他形式的模拟脑电波信号,或者窥探接受了脑机接口芯片的人员隐私。”

“所以安全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网络防护这一块,一定要做好。”

听到这个问题,徐晓扬起嘴角,笑着道:“放心吧,老哥,这些东西早在我们开始研究脑机接口芯片的时候就已经全面考虑过了。”

“我之前找过嘉欣姐了,她那边正在帮忙做一套完整的防护平台,可以保证网络安全不会出现问题。”

“另外,目前我们对脑电波信号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的运动体系,虽然后续会拓展到感官方面的研究,但目前来说只有脑电波神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对外输出。”

“而电信号模拟神经信号,转换成脑电波反馈给大脑方面的研究暂时并未应用到脑机接口芯片上。”

“虽然后续肯定会进行,但这些东西的安全防护我肯定会做好的。”

闻言,徐川点了点头,笑道:“嗯,反正安全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做好。不仅仅是网络安全,还有公司内部的保密和资料,也同样都要处理好。”

和徐晓聊了一些安全保密防护方面的工作后,徐川便告别了徐晓,离开了第一医院河西分院。

“回紫金山别墅。”

坐上那辆红旗轿车后,心情大好的徐川脸上带着愉悦的笑容,喊了一声。

透过车内的后视镜看到徐川满脸的笑容,郑海也笑着问了一句:“教授,我刚刚在实验室里面,听你说徐晓的研究成果暂时还无法运用到军事领域?还有一些缺陷?”

“嗯。”徐川点了点头,笑道:“脑机接口芯片技术的缺陷依旧还在,并未完全得到解决,目前只是通过一些方法强行控制住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正常生活影响不大。不过对于军事化运用来说,缺陷还是挺大的。”

想了想,他接着补充道:“不过真要将它运用到军事领域也不是没有可能,像一些在行军过程中的常规物资运输,减轻士兵的负担这些还是可以的,问题不会很大。”

“不过脑机接口芯片受电磁攻击的影响会很大,如果遭到攻击,轻则直接丧失仿生学机械臂的行动力,重则移植的芯片可能会影响大脑。”

“当然,具体情况可能要等晓晓那边后续针对性测试结果出来才知道。”

郑海点了点头,脸上带着一些思索的神色,没再追问。

虽然说他有心将脑机接口芯片和仿生学机械臂推广到军事装备里面去,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毕竟这两项技术的确具备大幅度提升单兵作战和军团作战能力的性能,但这种事情严格来说其实并不属于他的职权范围内,就算是有想法,也只有建议权。

而且如果说眼前这位都说了暂时不太建议直接进入军事装备体系,那恐怕这项技术目前对于军事领域来说的确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缺陷。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是目前有缺陷,但引入军事装备领域依旧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徐川也说了,在行军过程中用于物资运输,减轻士兵的负担这些并没有问题。

对于一些特种作战和行动来说,这种能近乎完美配合人体行动,不影响动作的仿生学外骨骼装置,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作战能力。

其他的不说,最简单的一项,物资的运输。

哪怕是体能再好的特种士兵,也难以做到在背负一百公斤物资的情况下快速行军。

但如果有仿生学外骨骼的辅助,别说一百公斤了,以他之前在实验室中亲眼看到的数据,一条仿生学机械腿就能承受超过五百公斤的重量。

哪怕是实际运用起来这个负重要砍掉不少,在两条机械腿的辅助下,那也是至少超过五百公斤的高负荷。

而对于行军的士兵来说,他们需要付出的并不是体力,而是几块可更换的锂硫电池。

单兵作战能够背负如此夸张的物资行动,这简直能将所谓向来以装备精良著称的‘米国大兵’吊起来打。

“哦,对了。”

坐在轿车上,徐川想起来了另一件事,快速的说道:“帮我安排一张明天上午去湘楚江城的高铁票。”

“好的。”

郑海应了一声,又想起了什么,好奇的问了一句:“明天上午?这么急吗?教授。”

徐川笑着点点头,道:“海军工程大学那边研究的电磁轨道炮技术突破了。”

让郑海帮忙安排了一下高铁票后,他便快速的钻进了书房中。

和海军装备处那边的欧阳蔀长的通话聊到的技术不是别的,而是电磁轨道炮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

在去年下半年他帮忙解决掉三维椭圆电磁场与高维大尺度反散射问题的分析与计算难题后,电磁轨道炮的研究工作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依旧费了接近半年的时间才完成。

虽然并不是很清楚电磁轨道炮的精准制导和电磁轨道烧蚀到底是如何实际解决的。

但楚江海军工程大学·电磁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那边已经通过内网将一部分的实验数据发送过来了。

在明天出发去那边之前,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将电磁轨道炮的资料完整的看几遍。

ps:明天就是中秋了,八尾在这里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如果再有张小小的月票就好了,(*^▽^*)嘿嘿~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