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说:‘在其位谋其事,国君有很多事顾不过来。你享用着大司疫的供赏,如果不能主动承担,还是让予贤才吧。”
这条记录里,方征听到了许多有用信息,他与子锋分析道:“这样看,羿君小时候就和弃君结识了,想必小时候他们情分还是很深的。不过从长大后的观念来看,弃君德行不太够,羿君也没把他劝好,分歧就开始了。弃君那么早就开始研制不死药了吗?或许身体不好的人,对于长生额外有种执念吧。”
方征发现刚才子锋念的竹简只有几卷,刻字顶多几十个,便问:“刚才你跟我讲了那么多,可我看这竹简上的字没那么多啊。”
子锋道:“征哥哥,刻字很麻烦的,师父有了闲暇时间慢慢刻。这已经算很多了。它一个字就能连接很多意思。照着念你肯定听不懂,我都是释读后再讲给你听的。”
方征悻悻想子锋教他发音的那些字,他也没学完。后世考证甲骨文的时候对一个字研究往往穷尽心力,也确实提出过表示多意的文字系统。盖因子锋所说,这个年代要刻字非常麻烦,都是辞简意深。子锋熟悉羿君的思维习惯才能很流畅认出,没人释读根本无法正确理解。
子锋继续翻阅,又找到一段,“师父回忆起他二十岁来到王都参加比武大会的前夕。那时候他和弃君在路边捡到个饿昏的小孩,只得赶至一个农庄中找些吃的给他。”
“羿说:‘这里耕作的农夫家里都能摆上陶罐,女主人也有布匹穿。果然是王都气象。既然被好好招待了,我出去帮他们做点活路。再给这孩子弄点软和的食物。’
“弃说:‘这小孩后脑骨头凸出,在有些族间被视为不详,所以才被赶出来的吧,你何必要顾忌他的死活呢。还是专心准备比武大会吧,一旦获封,你也不必辛苦带着我到处奔走找药了。’
“羿说:‘我五岁那年被族人带入山中,蝉声大作,族民由此畏惧,就把我丢在那里了。我饿了三天三夜,是遇到你和你的家族,才被搭救。我如今也要救下这个小孩子。他会说话了,说自己叫逢蒙,四岁,来自逢山氏。根骨挺好。我可以照顾他。’
“弃说:‘我本就很拖累你了,你又怎么还照顾得了一个孩子呢。’
“羿说:‘当年山火烧毁了你的家人和族民,也让你濒死。我虽然从归墟找到药材保住了你的命,你的双腿还是不能行走,但你的草药总是能帮到我。我从来不觉得你是拖累。这次如果我赢得比武大会,我就能求见掌管草药卜筮的皋陶大人,请他收你为弟子。说不定他能治好你的腿。如此我才能放心。那孩子很听话,照顾起来并不费劲。’
“弃说:‘可我听说,比武大会是为了选择勇士去除掉国境周围的怪物,要去很多很危险的地方。皋陶大人的占卜也药草也要在无人之处研制。我们是不是会分开?那我宁愿就这样一直跟着你。过得苦也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