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一栋四合院里,一位老人坐在炭火上烤火,旁边坐着是他的儿子,儿媳,孙女,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是东北查干湖,冬捕者正在将绞盘固定在冰面上,再把大绦缠在绞盘上,通过牲口的拉力拉动冰下长达两公里的捕鱼大网,惊人的一幕开始了,渔网在透明的冰面下缓缓地移动,能够看到冰下走网,……,被上天厚爱的人群又一次获得了馈赠,令人感慨的一幕发生了,大鱼们肥美的身躯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
“好多鱼啊。”小孙子忍不住了叫了起来。
“是啊,一网拉上来至少有几千条吧。”王硕也开口说道。
‘毫无疑问,《舌尖上的中国》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看着电视上,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湖鱼,老人陷入到沉思中,在心里默默说道。
老人叫王运昌,是中国纪录片协会的副理事长,拍过《燕京故宫》,《长江》,《山洞里的村庄》等一些优秀的纪录片,他有很多弟子的圈子也很名,可以说,王运昌是中国纪录片泰山北斗级的人物。
一部算得上优秀的纪录片至少要符合几个特点。
其一,真实性!真实性是一部纪录片的灵魂,《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中在介绍每一个美食的同时都重点介绍了一个人,真实性就更能体现出来了,寻找松茸的卓玛母女,老包的笋林,制作诺顿火腿的黄树江父子,石把头等,有了真实的人物、事件,使得整个片子的事实更加有可信度。
第220节‘吃货暴/动’!
其二,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对于一部纪录片是极为重要的,细节描写不仅能打动观众,夹带深意的细节描写更是会将纪录片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自然的馈赠》中对于细节的描写可说是精到了极致,彩云之南的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制作诺邓盐,用到了一种传统的竹筒器具,导演高明地对于这个不起眼的器具却用了特写将其突出,而纪录片刻意呈现的父亲老黄和儿子黄树江一起制作诺邓火腿,黄树江跟尽管跟父亲学了很多年,制作的诺邓火腿却赶不上父亲这个细节,更是有无限深意。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其三,《舌尖上的中国》在画面构图上非常考究,非常细腻,色彩艳丽仿佛可以闻到食材的味道,取景拍摄拍得出国画的意境。
其四,特写镜头,运用得非常巧妙,总是以特写镜头来表达食物诱人,酥油炸松茸这道美食中,整个做法一直是用特写来拍摄做的过程,例如,松茸从最原始的状态到用刀切片再到和酥油融为一体的酥脆感,都是由特写这个以突出为主的镜头来完成,更能表达食物的美感,同样的拍摄手法还有黄豆酸笋小黄鱼、火腿炒饭、鱼头泡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