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贾敬直奔烟台,登船离岸,两日后,已经到了辽东半岛。
到了辽东之后,贾敬没有急着回京,而是进了朝廷驻防旅顺的防备营。再过月余,户部、兵部联合运送军械、粮草的队伍到达旅顺,贾敬与户部兵部联合押送粮草的官兵一起回京,自然再安全不过。
贾敬这一路,连杀戚川好几个出其不意,景和帝只是听了一遍,就觉热血沸腾,连叫好几个好字。道:如此将才,屈居兵部郎中,岂不屈才?正好兵部左侍郎空缺,贾郎中就暂居侍郎之位吧。
贾敬忙起身谢恩。
作者有话要说:有读者说没看懂,简单梳理一下剧情。
1、巡按团到山东后,贾敬假装平庸,让戚川放松警惕。巡按团准备回京,出了济南城后,贾代善在济南城的内应去第一次盗窃总督府,同时,贾敬脱离巡按团。
2、戚川得知总督府失窃,第一反应是封锁济南城,接着戚川就知道总督府被盗的同时,贾敬离开了巡按团,第一时间,戚川就怀疑贾敬脱离巡按团是返回济南偷盟书了。所以第一反应是全城搜捕。
但是,贾敬离开巡按团之后并没有回济南城,而是打时间差,快速奔德州出山东。
3、戚川和忠顺王戒严山东,贾敬在德州静候时机,一个多月后,守成的官兵都会疲劳,也想不到贾敬会从盘查最严格的聊城再次入山东,贾敬一行趁机再次进山东。
4、经过一个月找不到贾敬,戚川的搜索范围会扩大,手上的人手会分散到山东周边,贾敬只要进了聊城,越往济南走,实际上盘查越松,然后贾敬第二次盗盟书,得手之后躲在济南城外的另一个暗桩。
5、又隔一个多月,贾代善在朝堂上配合推动解除山东戒严,忠顺王和戚川第一反应是贾敬要回京了,就算猜到贾代善派出的三路接应是调虎离山,忠顺王也不敢放过。再次分散对方力量。
6、贾敬直奔沿海,从海上撤退。因为海上也是忠顺王的盟友,他们没想到贾敬会从海上撤退。
7、农历68月也就是新立的79月,是沿海的台风季,就算现代都要停止作业,古代海匪肯定也是要避风的。但是台风最密集的8月,七月海上遇到台风的几率并不大,贾敬打时间差,在海匪回港避风,台风又没密集到来的时候迅速撤退到辽宁。
8、渤海海峡直线距离是大约150公里,不到100海里,按推测郑和下西洋宝船时速四节计算,从烟台到大连实际上用不了一天一夜,这里写不足二日,实际上考虑了航海技术和偏离航线的影响。渤海沿岸的航海,我国从春秋战国就开始了,到红楼梦的时候,在渤海海域的航海技术应该趋于成熟,在有经验丰富的水手同行的情况下,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9、东北被开发为北大仓是建国后,古时候的军粮需要从全国其他地方调过去。而长江流域的水稻成熟季节实际上是在夏季,湖北收上夏粮之后晒干运往东北,从襄樊到大连大约4000里路,按日行一百计算,要四十天。从七月份收上粮食,晒干之后运往大连,作者估算的是两个月,这时候就到了农历八月。所以贾琏说贾敬顺利的话,秋天可以回来,如果不顺利,就要入冬才能回京了。
但是军营最需要粮草的就是冬季,粮草在入冬之前也一定会运到,所以无论如何,贾敬在入冬之前就可以和兵部运粮大军接洽上了。
10、贾敬自己是兵部郎中,混入押送粮草的队伍比较容易,这样回京也很安全。贾琏说贾敬会在辽东等接应,而贾代善没派人往东北方向,因为接应是兵部。
这里面很多数据来自于百度,可能计算不到位,会出现bug,作者能力就到这里了,如果出现bug,请大家轻拍。
感谢前天和昨天捉虫的读者,下午修改。
感谢:北上南天扔了1个手榴弹投掷时间:2018062811:22:46
月如清泉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8062822:49:32
第27章
贾敬谢恩之后,重新回到椅子上坐下。景和帝手指在书案上叩了两下,抬头问贾代善:破军,你觉得朕的几个皇儿,谁有胆子勾结倭寇?
贾代善听得心惊肉跳的,见景和帝仍没有怀疑到忠顺王头上,忙站起来道:回皇上,臣不敢妄言。
景和帝道:破军快坐下,今日咱们乃是旧友说话,不用总行君臣之礼。
贾代善应是道谢,景和帝接着问:破军,朕知道你心中定然有相疑之人,你只管直言,无论说了什么,朕都不会怪罪你。
贾代善突然又想起去岁巡视粤海的巡按团出发之前,贾琏问自己的一句话若江大虎和忠顺王说得有出入,皇上会信谁?那么现在呢,自己出来指证忠顺王,皇上会信谁?忠顺王怎么说都是宗亲,又是将皇上扶上皇位之人,如果皇上信了他,自己身后的贾氏一族该当如何?
沉吟会子,贾代善道:皇上,臣,因为疑心太多人,故而没有疑心之人。
景和帝盯着贾代善看了一会儿,见贾代善神色坦然,突然,景和帝哈哈笑道:不,破军,你有疑心的具体之人,并且猜到山东有人勾结倭寇。方才贾郎中叙述这次盗盟书的经过,他虽说得精简,朕还是听出破军之前就对山东局势了如指掌。
原本山东全省戒严寻找贾郎中,是你算准了时间在朝上执言说不能因贾郎中一人之命误万千百姓之性命,山东因此解禁。可是山东戒严数月,这话什么时候不能说,偏偏你在五月底说,六月初正好传入山东?
因为你早就笃定山东勾结倭寇,所以在贾郎中出发前,就给了他两名善于海上行船的船工做长随,一旦贾郎中有所斩获,便从海上撤退。六月初山东解除戒严,也恰巧卡上海匪回港避风的节骨眼。
为什么戚川在路上围追堵截贾郎中,几乎将山东都翻转过来,就是没疑心到海路?因为戚川知道海上是自己人,你也知道海上是对方的人。朕不信你连对方勾结海匪都提前知悉,却没疑心是谁勾结海匪。破军,你为何不说实话?
贾代善面露为难之色,半日,才咬牙起身道:皇上恕臣不敬之罪!
景和帝点了点头。
贾代善走到景和帝书案之前,手指沾了茶水,在书案上写了一个顺字。
景和帝脸色大变,瞬间紫涨,又由紫变红,由红变白。贾代善余光注视着景和帝的神色,此刻景和帝正在和自己激烈的交战,信忠顺王还是贾代善,景和帝一人的态度关系忠顺王府和宁荣二府的兴衰荣辱,贾代善不得不紧张。
其实景和帝的脸色瞬间就恢复了常色,贾代善却觉仿佛过了一辈子那么久。
景和帝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端起茶碗,浇在了书案上,那个字迹半干的顺字很快淹没在一汪茶水中,什么都看不出了。
贾代善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景和帝此举是在告诉贾代善:桌上的字贾代善没写过,景和帝没看过,只是打翻了一碗茶而已。
臣谢皇上饶恕臣冲撞之罪。贾代善道。贾敬也忙起身站在贾代善身后行礼谢恩。
景和帝爽朗一笑道:不小心打了一碗茶,有什么冲撞不冲撞的?破军你也太过小心翼翼了。贾郎中在外公干一年多,刚一回京又入了宫,只怕还没好生和家人团聚,朕就不留你们继续说话了。
说完,景和帝又传戴权进来收拾书案,另命小宫人送贾代善和贾敬出宫。
从上书房出来,已是黄昏。
景和帝用茶水泼了贾代善写在书案上的字,就代表无论景和帝选择信谁,都不会将贾代善疑心忠顺王的事告诉忠顺王,但是这对于贾代善来说,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