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连干了几碗,季崇道:“你的酒量倒是不错。”
“昔时在村野里,大哥和阿喜的叔叔都很能喝,酒量也便提了些起来。”
季崇道:“年底也把你大哥他们接来京城住段日子,一家人也好团聚一番。”
杨晔心中一暖:“听外公的,我让阿喜写信回去。”
阿喜道:“说起信件,上午我收到了婶子的信,刑叔有意参与明年的武举。”
“刑槐身形魁梧,常年打猎剑法也好,若是参加武举,想来能考点功名。”杨晔惊喜道:“不如买两匹好马送给刑槐,早些练习骑射,如此是有利无害阿。”
季崇道:“老夫那儿不缺好马,牵几匹去送吧。”
杨晔当然相信季老将军有的是好马,有现成的自然是好:“那便多谢外公了。”
年底,杨成和许秋荷带着小湘来了京城,小湘如今也四岁了,错开了家境困难的时候,富贵中悉心教导出来的孩子知书达理,见着杨晔和阿喜便叫的亲热。
一家人许久未聚,今下聚着倒是像回到了文阳县一般,热闹的很。
次年,县试一过,七月杨晔和季崇要去巡视各地武举实行成效,乡试的时间他原定为六月,但经朝廷中的官员看后,一致觉得时间过于紧迫,于是改为了七月。
他和季崇一路骑马行走,最先巡视的省城是文阳县的邻省。
一路上,官道和驿馆里武生随处可见,个个打扮的都精神爽利,季崇看着很满意,虽然瞧着一个个的远不如训练过的将士,可将士当初入营的时候还不如武生,假以时日好好操练,必然能有所用。
杨晔在驿馆着了便装混进武生里,想打听打听武生对武举赶考的看法,找了一空桌子坐下,他瞧见有考生背着大刀,有些背着箭羽,没看几眼一个壮硕的身影就挡住了他的视线:“能坐这儿吗?”
他抬头,是个未结伴的考生过来拼桌坐,他应了一声。
“登”的一下,考生还未坐下,背上的包袱先摔下放在了桌子上,布包拉开,杨晔竟看见几块石头。
背大刀和箭羽的杨晔还能理解,因在乡试中,有展示自己特长的一项考试,可附加分数,耍耍大刀,花式射箭,这也是寻常特长表演,背石头的他实在费解,难不成要展示胸口碎大石?倒是没等他开口问,那背石头的健硕男子反而先开口了:“兄弟,你怎什么也没带?”
杨晔疑惑:“规定了一定要带什么才能去考试?”
男子道:“这到省城路途遥远,身上有东西傍身也不怕遇见危险啊,再者随手还能一练。”
杨晔干咳了一声,也是这个道理,看来这一届考生很用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