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作为权臣死得早,又给侄儿宇文护留下了不太好的榜样,造成宇文护学着他的样子把持朝政,宇文泰虽然几乎把元家江山变成了宇文家的江山,但是这做主之人,就不是他宇文泰那一支的宇文了。
宇文护为人跋扈,出了佛门的事后,也没有收敛。
唐无易觉得不教教他该怎么做人是不行了。
于是乎,原本身强体壮的皇帝宇文毓,在登基之后没几个月,就驾崩了,而结合皇帝在驾崩前早早留下的口谕及诏书,令其弟宇文邕继位,实在是令人怀疑,宇文护是否又故技重施了。
事情要从北周的奠基人,权臣宇文泰说起。
宇文泰死的时候,他的世子宇文觉尚且需要人扶持,于是乎,宇文泰将重任托付给了宇文护。
宇文护也确实做到了逼迫前朝皇帝禅位,将这个国家变成了宇文家的天下。
不过当时称帝者,不算南朝那边的皇帝,北朝这边也已经有了北齐的高氏皇族了,因此当时的宇文觉称的是天王而不是皇帝。
宇文觉乃是宇文泰的嫡子,自然也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只可惜,有了野心的宇文护不愿意让宇文觉真正掌握权力,在交出权力和做掉对方两个选择题里,毫无压力地选了后者。
宇文觉被干掉之后,被扶持上位的天王就是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
隔壁北齐高家上演一个月换仨皇帝的好戏的时候,宇文家这边终于也搞出了个称王不足以定天下的名头,改称皇帝,宇文毓正式称帝。
称帝之后的宇文毓,对于宇文护来说,当然更具威胁了。
历史上的宇文护,也没等多久就干掉了宇文毓,不过在这里,唐无易觉得不行,所以在宇文护干掉宇文毓之前,他还加了点料。
又一次黑锅天降的慈航静斋,依然找不到报复的对象。
而且这一次,表面上看起来,果然还是猪队友连累她们比较多。
宇文护是派人毒死的宇文毓当然,宇文毓知道自己被下毒了之后,当机立断口头留诏将皇位留给了自己的四弟,而不是遂了宇文护的心愿而在有心人的鼓动下,人们不得不将之和之前的流言联系在一起。
莫不是真的像传闻中所言,佛门损失太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催促她们扶持的宇文护赶紧篡位?
毕竟宇文护虽然走的也是权臣这一挂,平日里的嚣张跋扈不比隔壁高家当年说出陛下何意反耶这句神逻辑台词的高澄差,但是,他现在毕竟只是一个皇帝猎手,看起来还没有完全下定谋逆的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并非出自宇文护本心的弑君,似乎更能宽慰那些假装宇文家的天下很是太平的人。
至于北齐高氏那边,因为阴癸派的应对及时,连续出现在高家兄弟府上的传国玉玺,已经变成了他人栽赃的把戏,矛头又被转回到慈航静斋去了。
唐无易既然想要让宁道奇和慈航静斋搭上线,就更要给佛门施加压力。
佛门之强,其实在于其底层基础非常好,信众众多。
唐无易当然不会对普通百姓下手,那样的手段未免太过下作。
他要做的,是败坏佛门的根基。
皇帝灭佛,自上而下,因此当主持灭佛之事的皇帝驾崩后,佛门就会卷土重来。
而在世人眼中,不管灭佛的皇帝从中发现有多少和尚搜刮了民脂民膏,又为国家朝廷节省了多少人力物力,总逃不了暴戾二字。
杀人诛心,既然要做一件事,那就要从根子上将隐患去掉。
别人告诉信徒的不法之事,和信徒自己信仰破灭之后发现的,二者结果可是会大不相同的。
如果是前者,可能还有信徒会执迷不悟,但是如果是后者的话,如果还有信徒的话,那就真的是值得珍惜的狂信徒了。
所以宇文护弑君之后的这一年,就算他继续大力推崇佛门,佛门的日子还是很不好过。
练武的和尚尼姑们没有肥头大耳的表象,但他们都是知道的,说得不好听一点,他们佛门的僧人们,和平民百姓比起来,气血不知有多旺盛,即便不是痴肥,也算肥头大耳。
但是看着各地佛门因为寺内的僧人尼姑们通过种种不法行径获取香火终于遭到反噬,善信人数锐减的报告,在这个江湖世界,掌握佛门主要话语权的武道佛门中人,终于忍不住了。
一件事是意外,两件事是可疑,三件事就能确定,还是有人在针对他们佛门!
不能用嘴巴解决的事情,他们就用拳头来解决!
所以近段时间,江湖颇不平静,北方江湖之中,若是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不是有宿仇的寻常武林人士,那十有八九就是魔门与佛门起了冲突。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而在这样纷杂的局势中,就有一个名为宁道奇的道人,快速崛起。
此人既然以道人的身份行走江湖,便免不得让人猜测,他到底从属于哪个道家门派。
要知道,自从佛门崛起后,不只北方,就连南方,也有诸多君王贵族崇信佛教,在民间同样掀起了一阵崇佛浪潮。
只不过五胡乱华之时,诸多世族衣冠南渡,道教的诸多势力也有所转移,因为世族崇信的缘故,道门在南边还是有一块基本盘的。
佛教作为外来教派,被人视为胡教,在为胡人所占据的北方势大,虽然在南朝也出现了梁武帝等崇佛的帝皇,后人更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但是道门在那里的势力,还是要胜过佛门的。
北方不是没有道士,但是修为不俗的道士,不在达官贵人府上走动,而是在江湖上扬名,那就让人看不懂了。
宁道奇号称自己是散人,得先贤传承,效法自然,虽然在江湖上飘的人没几个信的毕竟真要说此人运道通天,得到不幸身亡在荒山野岭的前辈高人的武功秘籍,也说得通,但是认穴、凝气、行脉、知晓武功秘籍的术语,都不是只得到了秘籍传承的人能做到的但是毕竟他的武功路数是真的自成一脉,与各大道门并非一个路数,这个解释也就被人接受了。
大家只是出来混江湖而已,寻常武林人士,也不会去深究别人的背景,更何况,宁道奇只是很正常地行走江湖,寻人切磋罢了。
不过佛魔之争愈演愈烈,宁道奇这个不从属于道门的散人,也难免会遇到事。
就算佛门最近的名声坏了,但是和魔门相比,寻常人若是遇到了,也难免会相助于佛门,一来二去,宁道奇便因相助于禅宗弟子,而与佛门搭上了关系。
第八十二章联络
当来自宁道奇的信鸽又一次传到唐无易的手上时,他的回复照样是静待良机四个字。
这已经是宁道奇入住真觉寺后第三次来信,距离他与禅宗搭上关系,也有三个月了。
如今的佛门之中,慈航静斋之下,还有几个门派供其驱策。
慈航静斋为地尼所创,地尼师兄天僧则创立了净念禅院,自创建之初,二宗就相互扶持,因为地尼天资更高,净念禅院在佛门之中,一直是以慈航静斋辅助者的身份出现的即使这个宗门在佛门之中,也隐隐有魁首的地位。
如果说净念禅院就是慈航静斋最后的仪仗的话,那么佛门四宗就是慈航静斋不可或缺的帮手。
虽然和历史上不符,但是这个时候,佛门的四大圣僧班底已经集结完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