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金玉虽为书生,却有侠肝义胆,便为这些陌生亡魂击鼓鸣冤,不料引起凶手恐慌。凶手害怕事情暴露,欺上瞒下,煽动民众,引发了梅镇暴|乱,更挟持了本是南下去巡盐路过的钦差君天赐。
司礼监掌印太监沈无疾本是去梅镇附近办其他差事的,办完了正要回京,却在回京途中接到消息,他斟酌轻重,立刻折返,调兵遣将,力挽狂澜,既救钦差,也护了梅镇百姓安宁。
这封上回京城的奏章,正是君天赐所写。
朝中皆是人精,耳目发达,多多少少都知道些边角,知道这封奏章就是在扯淡。
至少,不说别的,就说那沈无疾是去办其他差事的怎么看,他都像是去逮洛金玉的!
还有那洛金玉,还游学呢
当日他离书出走,虽然原因不明,但沈公公在司礼监里大发雷霆的事儿,早已传遍了朝野。
更有不少人就私下里说了:我就说这洛金玉怎么会甘心和沈无疾成亲,看来是被逼迫的,不然怎么没几天呢就跑了?
又有人道:我倒是听说,这回是沈公公夜路走多了遇到了鬼被那洛金玉给利用了一腔痴心,据说是偷了沈府里一件举世无双的宝贝跑了。
先前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但当君天赐的报告递送回京后,没有人站出来当面质疑。
如今朝中大致分为三派,喻阁老派,君太尉派,与沈无疾派。喻阁老一派向来是和稀泥装傻的,不轻易发言,只有君太尉派与沈无疾派在那明争暗斗。
现在,君天赐亲笔写的信,为沈无疾遮掩痕迹,众人都有些不解其意,但总之谁又敢出头找自家麻烦呢。
便都看着皇上的反应。
当着众位大臣的面,皇上没什么特别反应,看似信了这封奏章。
但他当然并没有信,他比这些人谁都更知晓事情真相,也更早接到消息消息还是沈无疾叫人送回来的。
那封密信乃沈无疾亲手所写,大意如下
事出突然,不料洛金玉如此刚直烈性,叫他私自逃了回去,是奴婢失察,奴婢万死难辞其咎,望陛下隆恩宽恕,留待狗命一条,戴罪立功,继续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此外,也可说是因祸得福。奴婢日前在梅镇附近截查到奇毒一份,此毒初步查验,似乎威力无穷,乃灭城之毒。奴婢本奉上谕,维持梅镇安稳繁荣,可竟查获此毒,唯恐怀疑此乃那邪教信众所炼,他们或有谋逆之贼子野心!事已非先前所上奏之财物小事,若不重视,或动摇国本!也因此,奴婢方才斗胆折返,恰遇暴|乱,
皇上:
他左手放下沈无疾之密信,右手拿起君天赐随公文奏章一并送回的密信。
君天赐的密信很短
送天堂水往南死囚岛途中,经梅镇附近,不幸遭东厂截获。为防署务外泄,臣不便出言讨回。
皇上:
那你这意思是让朕给你擦屁股?朕怎么去要?!
朕怎么开口?
朕一个皇帝,跟东厂要毒药做什么?
办赏毒宴,请文武百官来参观吗?
还是说朕受够了你们这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瓜皮,要和你们同归于尽吗?!
干脆整一口大缸来,把那玩意儿倒进去搅和搅和,你一杯我一杯!
都别活了!
反正这位子朕坐久了早晚要屁股疼死。
皇上深感疲累。
182、第182章
皇后在旁察言观色,为他奉茶,问道:怎么?
皇上张了张嘴,也不知怎么说,就将两封密信都递给她看。
皇后拿在手上,匆匆看完,皱眉道: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怎么,你怀疑这不是巧合?皇上喝一口茶,消消气,问。
皇后眨了眨眼睛,点头道:太凑巧了,我怀疑,沈无疾和君天赐是串通好的。
皇上想了想,摇头:我也怀疑过,但太不可能了。如果君天赐是喻怀良这边的人,我就信了,可他是君亓那边的。不说别的,就光是说他俩之间夹着一个洛金玉,沈无疾都绝不可能与君亓合作,洛金玉和君亓那可是血海深仇。
皇后却道:可倘若,洛金玉是个幌子呢?
皇上一怔: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沈无疾根本没有我们所看到的、所想象的那样爱洛金玉。皇后微微皱着眉头,道,沈无疾之所以让我们这样以为,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不怀疑他与君亓暗中勾结。仔细想想,他和洛金玉,俩男人,一个还是太监,还真能要死要活的?图什么?
皇上被她这么一说,也皱起眉头,想来想去,摇头道:那沈无疾和君亓勾结,图什么?
图你傻!皇后道。
嘿你
皇后打断皇上的怒气,接着道:他们不需要额外图什么别的,就图互惠互利也好过相互扯后腿,不是吗?你表面上亲沈无疾,实则把君天赐给弄出来,不就是惦记着鹳蚌相争,渔翁得利吗?可你能保证,在他们眼里,你还是渔翁吗?或者,他俩不知道你想当渔翁?
皇上沉吟片刻,忽然摇头摆手,瘫在椅子上啊啊地乱叫一通,自暴自弃道:好烦啊!回去吧!咱回去吧!
能回去早回去了,闭嘴吧你,少说废话!皇后不耐烦道。
两人又是一顿拌嘴,最终,皇上道:反正我不信这两边能勾结。
你信不信是一回事,该防还是得防。皇后道,你不为你自己,也得为我,为我弟,为咱孩子。
说到这里,皇上的神色语气瞬间柔和许多,忍不住笑意看皇后的肚子,凑过去摸一摸,道:不过京城这点风水倒还好。
皇后白他一眼,没说话。
你也别太担心了,好好养胎,前朝的事,我心里有数。皇上安抚着她,一面在心中也有了不少计较,暗道:无论她是不是想太多了,也总有没错的地方,我还是得赶紧的培养自己的亲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