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这样庞大的一个集团公司的老总,姜清贸拥有的股份份额其实并不多,只占了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这主要还是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必须达到百分之三十五的法定份额,否则姜清贸可能占有的会更少。
并不是董事长就一定要占有绝对股权,这是一个基本认知。越是庞大的企业,越是中小型股东数量庞大。很多人可能只占了百分之零点几,但却意味着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产。大昌集团最初是以认购股份的形式募集资金,拥有近二百个股东,这也是法律认可的最大上限。最初它只是一个小公司,最后却滚雪球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集团企业。有多少人因此而受益,那到是说也说不清了。
作为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姜清贸已经是单人拥有股权最多的一个了,但是他依然无法以一己之力掌控整个集团的发展方向。当众多股东对他这个董事长产生了不信任的时候,只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通过,那么他就必须下台。
这里的三分之二,可不包括他自己那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这是公司章程决定的事,连姜清贸自己都无法摆脱这个格局。
人多,问题也多,最清醒的人未必就是能下决定的人,这是令人一个无奈的死结。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情况,那三千万的资产转移仅仅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导向则涉及到整个集团的内部之争及大昌最终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上和利益分配问题上。
和姜清贸接触已经有过一段时间,陆天豪多少也知道一些关于大昌内部的问题。
副董事长周康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与姜清贸不同的是,姜清贸对大昌集团始终坚持走国际化+多元化的格局。这一点,颇有点蓝海的意味,姜清贸对内部人事的改革也相当热心,经常任用年轻人出任一些重要部门的职务。
然而周康则坚持大昌以房地产起家,应该以房地产业为龙头,走业精于专的路线。对姜清贸投资娱乐业的作为很不以为然,反到是倾向于金融投资这一块。他认为将房地产与金融投资两点相结合,更能体现出良性的循环效应。
两个人在经营理念上的不同,造成了极大的冲突。而大昌的股权分散现象则使最弱小的股东也有质询的权利,又何况是周康这样的第二把手呢。
四海那边,一向独裁的老郭在为后继无人而发愁,大昌这边,后继者实在是络绎不绝,多到令姜清贸这个年富力强者都觉得“岁月催人老”了。
三千万的资产转移事件令股东们对姜清贸彻底出现了不信任,这种情况下发动对姜请贸的信任案投票,无疑是对他最大的打击。姜清贸纵然老于江湖,只怕也难逃一劫。这件事情要是处理不好,他就是吃官司都有可能。
姜清贸告诉陆天豪的事情很简单:大昌内部的争斗已经白热化了,股东大会即将召开,我下台是早晚的事。大昌是我一手创办起来的,不能被一帮因为自己投了钱就以为自己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的笨蛋给毁掉。所以我现在需要你的帮助。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候,你是我唯一能信任并有能力办好这件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