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之生存而战吧!”
年轻人的血总是热的,他们也许很冲动,也许很莽撞,甚至很容易为外界所误导,但他们永远都是国家的未来,永远都是民族的希望,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热血,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冲动,社会才会进步,民族才会进化。
在台上青年的号召下,一个个穿着中山装、穿着西装的青年学生毫不犹豫地走向了不远处的募兵处,又毅然决然地在花名册上写下了自己的姓名。
负责募兵的少尉军官例行公事地重复着那几句话:“李铭然,你不怕死?”
“我怕死,可是最后一个十九路军都已经战死了,我如果再不铤身而出,国家就要灭亡了,若是连国家都亡了,我苟活着又还有什么意思?”
“赵华钧,你今天穿上军装,也许永远都没机会脱下来了。”
“我知道,我知道的,当兵就得战死,可是我若不当兵,国便亡了!”
“李德龄,刚才那个是你的女朋友么?你真舍得抛下她,直面死亡?”
“长官,没有舍不舍得,只有愿不愿意,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为国家为民族而战,是我们的本分啊!国若不存,家又何安?”
“是啊,国若不存,家又何安?”
后面排队的青年学生纷纷附和,群情汹汹。
五年前,十九路军曾在上海与日寇浴血奋战,全上海的市民对此都记忆犹新,叶茹雪的这篇战地通讯一下就激发了他们的同仇敌忾之心,一时之间,青年学生踊跃参军,广大市民也纷纷捐款捐物,甚至连街边的乞丐都捐出了乞讨得来的钱,抗战热情空前高涨。
##########
上海青年踊跃参军的同时,一份密勒氏评论报已经摆上了蒋委员长的案头,当然蒋委员长是不懂英文的,所以底下还附有翻译稿。
看《浦东神炮是怎样炼成的》这篇通讯稿时,蒋委员长的心情还是很好的,不过当他看到第二篇《最后一个十九路军》时,脸色立刻便阴沉了下来。
最后一个十九路军?竟然还有人以十九路军的余孽自居?
蒋委员长自从黄埔起家,先是与胡汉民、汪精卫争夺党内主导权,后来又与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人争夺地盘,前半生基本上都是在尔虞我诈中度过的,所以对于背叛以及被背叛,他基本上已经麻木了。
但是仍然有两个背叛让蒋委员长到死都依然耿耿于怀。
一个是不久前才刚刚平息的西安事变中张小六的背叛,另一个就是十九路军了,在闽变之前,十九路军一直都是蒋委员长所倚重的部队,否则也不会让他们警备京沪重地,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最后竟然背叛党国,还另立政府。
所以对于十九路军的余孽,蒋委员长是不可能有什么好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