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38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德国人的严谨是一贯的,在当时马当要塞绝对算得上是固若金汤了。

马当要塞的主体是一条拦河坝式的阻塞线,水面布置三道水雷防线,共投入水雷将近两千枚,水底更有沉船49艘,人工暗礁35处,在南北两岸的山峰险要处,还构筑了大量的碉堡以及炮台,一共装备有二十余门火炮,其中还有四门超大口径舰炮,这四门超大口径舰炮都是从自沉的军舰上拆卸下来的,绝非摆设。

由于长江航道的限制,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的战列舰、重巡洋舰无法溯江而上,仅凭轻巡洋舰或者炮艇的火力,是绝然无法正面突破马当要塞的,既便有海军、陆军航空兵从空中给予火力支援也没有用。

最终的事实也证明德国人是经得起考验的,日本海军第几次强攻都没能突破马当要塞,反而被**的江防炮击沉了好几艘军舰,日本海军甚至还出动了鹿屋、木更津航空队的十几架长程轰炸机,可最终也一样无济于事。

苏联援华航空队的两百余名飞行员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驾驶着苏联援助的战斗机、轰炸机给日本的陆海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借助苏联援华航空队,国民政府甚至还组织了一次对东京的越洋轰炸,由于航程太远轰炸机无法携带炸弹,最终只能往东京上空投下几万张传单了事,但此事仍对当时日本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德国人是严谨的,马当要塞不仅可以阻挡来自江面上的敌人,也同样可以抵御来自陆地上的进攻,因为要塞四周全是丘陵、湖沼,这些丘陵虽不算险峻,湖沼也不大,但足以对日军的机械化重装备造成致命的影响,日军如果想从陆地上进攻马当要塞,就不得不扔掉所有的重装备,只能依赖轻武器来进攻。

或者,日军也可以调来工兵修建简易工路,但这就极其耗费时日了,而且代价绝对不会小,因为**已占据了马当山、长山等制高点,**只要在制高点架起迫击炮和马克沁重机枪,就足以对修路的日军工兵造成大量的杀伤。

正因为这样,蒋委员长才会对马当要塞寄予厚望。

正常情形下,日军要想突破马当要塞,没有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是绝然不可能的,蒋委员长希望马当要塞能挡住日军一到两个月,其实已经是比较保守了,但事情坏就坏在正常情形这四个字,因为马当之战,**这边偏偏就出现了不正常的情形。

马当要塞的防御体系由两个部份构成,核心阵地是两岸险要处的碉堡工事群,由海军陆战队总队的第大队驻守,外围防线则由李蕴珩的第16军负责,李蕴珩第16军的前身是湘军第53师,中原大战前老蒋为了拉拢李蕴珩,将53师扩编为军,其实就是换个番号,李蕴珩第16军还是只有一个师的建制。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