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的第l兵团虽然拥有十个军二十多个师将近三十万官兵,但由于蒋委员长采取片面的抵抗策略,过于强调寸步不让、寸土必争,这就迫使**只能处处设防,处处分兵,结果第l兵团小三十万人往九江、德安地区一摊,就不见影了。
而小日本由于是进攻方,选择余地就要大得多,在战斗没有打响之前,小日本会在什么时候、什么方向发起进攻是非常难于判断的,但战争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凭借丰富的经验薛岳仍判断出,日军在攻占湖口后下一步必然会向湖对岸的九江发起进攻。
理由很简单也很充分,长江以北到大别山以南区域太过狭窄,最多展开一个师团,小日本的主力兵团没办法展开,而且沿这条线路攻击武汉,**就能利用大别山的崇山峻岭向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发起无休止的袭扰,日军将疲于奔命。
所以,小日本一定跨过鄱阳湖,继续沿长江南岸进攻武汉。
九江背面是长江,腹部又是鄱阳湖水面,日军借助海军可以迅速集结、调动兵力,又有强大的舰炮火力支援,所以九江是断然守不住的,薛岳便向武汉统帅部提议放弃九江,统帅部最终也默认了薛岳的这一请求。
小日本在占领九江后将会面临两种不同选择,一是沿着长江南岸继续向西北进攻,直插武汉;二是沿着南浔线直取南昌,然后西出新余、宜春,奔袭长沙,来个战略大迂回,一举截断广汉铁路,配合江北日军将**主力合围在大湖广。
作为第l兵团总司令,第一种情形不需要薛岳操心,因为日军若沿长江继续向西,就进入张发奎第兵团防区了,薛岳要考虑的是第二种情形,一旦日军沿南浔线大举南下,他的第l兵团该怎么扼住小日本的攻势。
对沙河、金官桥、黄老门一线的正面阵地,薛岳还是有信心的,他唯一担心的,还是第l兵团身后,尤其是庐山侧背的星子,更是整个防御体系的薄弱点,薛岳正在犹豫,要不要把74军或者军调往星子加强防御。
“报告。”副官忽然进来报告,“58师冯圣长求见。”
“冯圣法?他来得正好。”薛岳当机下了决心,星子不能不守,调74军上去又似乎有些奢侈了,调58师去则正合适,当下吩咐副官道,“请他进来。”
其实,薛岳要调58师去守星子还有一重考虑,他要借机统一军令。
**内部派系林立,大的有何应钦系、陈诚土木系,小的有胡宗南系、汤恩伯系,已经消亡的有张治中警卫系,蒋委员长为了搞平衡、玩制衡,又经常在各个派系中动手脚,最后造成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军令很难真正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