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达兰拉拉分上下两部分。下达兰拉拉海拔1250米,基本是当地印度人居住。海拔约1800米的上达兰拉拉称为麦克里奥德?甘吉,人数只有8000多人,规模只相当一个乡镇,为之人聚居区。印北少数民族把麦克里奥德?甘吉叫作小拉城,显然怀有浓浓的思乡情结。
1959年,约有13000自由少数民族因为印度国内********和宗主西僧一起印度内地到达北部山区,而他们的政治目的是离开印度,去到Z国的西疆建立一个自由国家,印度当局很是乐意看到这样,于是对他们没有继续打压,反而支持。其后一两年间,约6万多被诱惑的人陆陆续续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地,成为自由之人。1960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将达兰拉拉租借给宗主西僧,建立了所谓的自由主义组织。到目前为止,印度国内的自由主义人数共有约13万,其中约10万居住在印度北部。
第131章:达兰萨拉的悲哀
很多在印度的自由主义生活并不如意。1959年随宗主大僧迁移到印度北部的自由人,因不适应当地气候等原因,很多不久便得病身亡。而一些得以幸存下来的,则被印度政府征发到偏远的山区修路。营养不良和传染病夺走了很多修路之人的生命。而他们在印度出生的子女,到几十年后的如今,身份依然还是没有身份。
相对而言,生活在达兰拉拉的之人生活还有一定保证,得益于达兰拉拉是国际旅游区的声誉,这个小镇的居民每年都能获得可观的收入。
而生活在印度其他难民区的之人,生活水平则比较落后。相对于印度人,迁移人普遍要勤劳,难民身份更是让他们不敢懈怠。但这也给之人带来了麻烦,一些当地印度人因此嫉恨之人,族群冲突时有发生。
冲突一旦发生,印度警察多半会站在印度人一边,自由迁移民也只能默默流泪了。一个西方旅游者在回国后告诉本国的记者,他亲眼看到印度警察介入了一起印度人和之人的争执,而结果是那个之人遭五花大绑游街。许多自由迁移民发出这样的感叹:寄人篱下的日子真的不好过。
于是一些之人开始悄悄的离开达兰拉拉或者从印度偷渡Z国,但对于这些不忠者,达兰拉拉的管理者们通常采取的政策就是悄悄地处理掉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