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案重审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二袁拒绝洪收拾反对党一二人建议

三燬宋酬勋位与袁无涉

四袁无须杀宋种种缘由

五赵说与总统说明才行与对付国民党无关

六赵函送应密电本无对付国民党目的

七赵卷入构陷孙黄宋阴谋及中途退出

八洪应利用应密策划杀宋与赵无关

九赵为长保总理权位杀宋是个伪命题

第六章洪匿青岛与赵拒出庭幕后一袁纵洪逃离京津实情

二政府引渡洪归案失败背后

三赵屡请辞职自证清白被袁拒绝

四赵拒检厅票传实为袁幕后操纵

五洪赵不能到案真正原因

第七章牵涉宋案各人最后结局一王阿法出庭作证及其后不知去向

二武士英落网及暴毙狱中

三应夔丞被捕、越狱及遇刺

四赵秉钧病死情形

五王治馨因贪赃枉法被枪决

六洪述祖落网及被处绞刑

第八章宋案最终判决及反思一案情演变实记

二袁赵洪应涉案情节

三宋案冲击下袁之攻守策略

四国民党应对宋案的惨痛教训

五二次革命的必然性及意义所在

第一章百年宋案探究失败史检讨

宋案发生已逾百年,百余年来,无论专业史学研究者,还是普通文史爱好者,对宋案真相的探究从未停止过,并且有愈来愈热之势。照理,历经百余年探究之后,宋案细节应当愈加清晰,离真相揭露应当愈加接近。然而,实际情况却非如此。时至今日,宋案探究至少存在四大问题:一是严谨的学术性探究屈指可数,二是案情分析严重简单化,三是核心证据从未真正受到重视,四是大量已刊未刊史料未被研究者利用。正是由于存在上述严重问题,宋案探究非但没有取得明显进展,反而离真相越来越远,甚至出现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等问题。因此,宋案探究已到了需要彻底清理并切实向前推进的时候。

一学术性探究屈指可数

记述和探究宋案真相的文字,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各种史学专业书籍当中关于宋案的记述,第二类是各种专业学术期刊当中关于宋案的论述,第三类是各种非专业性书刊及网络文史爱好者对宋案的解读。

第一类数以百计,几乎所有以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世史近百年中国史中国近代政治史革命史政党史民国史北洋军阀史等命名的书籍,以及宋教仁、袁世凯、孙中山、黄兴等人传记,都会述及宋案。其篇幅从寥寥数百字,到洋洋数千言,乃至数万言不等。其中比较重要者,中文方面,如谷钟秀《中华民国开国史》、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陈功甫《中国最近三十年史》、魏野畴《中国近世史》、孟世杰《中国近百年史》、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吴玉章《辛亥革命》、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黎澍《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八十年》、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李守孔《中国近代史》、李云汉《中国近代史》、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胡绳武与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朱宗震《民国初年政坛风云》、唐宝林与郑师渠《共和与专制的较量》、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张宪文等编《中华民国史》、朱汉国与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来新夏等编《北洋军阀史》、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吴相湘《宋教仁: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方祖燊《三湘渔父;宋教仁传》、陈旭麓与何泽福《宋教仁》、马震东《袁氏当国史》、陈志让《袁世凯传》、李宗一《袁世凯传》、唐德刚《袁氏当国》、侯宜杰《袁世凯传》、薛君度《黄兴与中国革命》等。外文方面,如北一辉《支那革命外史》、萱野长知《中华民国革命秘籍》、大东亚文化会编《孙中山革命战史》、片仓芳和《宋教仁研究:清末民初的政治与思想》、松本英纪《宋教仁之研究》、菊池秀明《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欧内斯特P.扬《19121915年的袁世凯》、史扶邻《孙中山与中国革命》、刘吉祥(K.S.Liew)《为民主而奋斗:宋教仁与辛亥革命》(StruggleforDemocracy:SungChiao-jenandthe1911ChineseRevolution)等。各书关于宋案的记述,无论篇幅大小,普遍具有一个特点,即首先平铺直叙宋教仁被刺前后情形,然后就谁是刺宋主谋这个核心问题,几乎不加分析,直接表明看法,内容陈陈相因,材料大同小异。说到底,就是偏于记述,而非分析论证,因此,所述结论很难令人信服,甚至难以找到些许可以给人启发之处。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