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勋贵的中心是四王八公。
而读书人的中心那就多了,有因为学术流派不同而分的派别,也有因出身的地域而分的派别,再细分还有同年同科之类的。
天下承平已久,没了武人的用武之地,现在勋贵虽然仍然贵,却也不再是朝廷的核心了。
而朝廷的核心由文人把持,虽然各个派系争斗不休,总归掌握在科举出仕的文人手里。
林家因为各个派系都不沾,又历来子嗣不丰,真的遇上了什么事,哪边都靠不上,只能专心的忠心于龙椅上的帝王。
所以林家人向来都是帝王作为心腹培养的人选。
这也是为何林如海能和贾家结亲,又被帝王视作心腹的原因了。
若非看出林如海会被重用,那时简在帝心的贾代善又怎么会愿意把自己的嫡女许配给已经没了爵位的林如海呢?当然更重要的是,那时候贾代善想让贾家由武转文,为了让自己的子孙有文官的提携,所以让自己的嫡长子和嫡长女都与书香世家的文人结了亲。
林家到了林如海这一代,爵位已经没了,所以从林如海开始,林家就是纯粹的文人,只能靠科举入仕了。林如海也因此有了座师同年,若是再娶个书香门第的姑娘,那就彻底归到文人那一边了。
可惜他被贾代善看中,选做了女婿。
视林家为自己门下的皇帝大概是也不想看到林家彻底的倒向文臣,还是希望林家能保持孤臣的身份两边不靠,因此不仅同意了这桩婚事,还给林如海和贾敏赐了婚。
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林如海也只好老老实实给皇帝当心腹,然后年纪轻轻就被放在了巡盐御史这个重要的位置上。
皇上年轻时,雄姿英发,志气满满的想当一代明君,那时候他对心腹是培养和重用。不仅在现在历练自己的心腹,也会同时考虑心腹未来的发展。
到现在年纪大了,也许是精力不济,也许是志气已失,就只想维持朝廷的稳定和平衡。就不会再为心腹考虑那么多,而是把能信任的心腹都放到自己最看重的地方去,让他们做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所以林如海这官才不好做。
皇帝没有彻底整顿盐政的心,也舍不得处置甄家,只是想保持江南的稳定和足够的盐税。只要林如海能做到这一点,其他的皇帝也不会管这么多。因此自然对林如海的支持和保护是不够多的。
早年皇帝用人还考虑个可持续性发展。现在他好像把一些能信任的官员当成了一次性用品,一个折损了再换一个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