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6章 一张犁换一个伯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46章一张犁换一个伯爵

长安城东,

春明门外,先农坛。

李逸骑马跟随皇帝车驾出春明门,这座城东三门的中门很热闹,经商山道入长安的商旅官民,入东市必经春明门。

春明门外,有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就在先农坛。

每年春,皇帝都会在此举行春耕大典仪式,祭祀农神,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先农坛设观耕台,观耕台前有农田一亩三分。

这一亩三分地,就是皇帝亲耕之田。

其实不仅在长安有先农坛,在全国各州县,都有。

各择东郊官地洁净丰腴者,以四亩九分为耤田,于耤田之后建先农坛,守土官员须率属按九卿制行耕耤礼。

每年春,长安天子率百官举行春耕大典,朕亲身躬耕,为天下先。

皇帝持鞭持犁,前有宰相牵牛,旁有公卿扶犁,后面民部尚书背着青箱,民部侍郎负责播种,

在耤田中耕推三个来回,然后三公九卿从耕,皇后还要来送膳食。

据说当年隋文帝杨坚就曾经一口气把一亩三分田全耕完了,引长安军民万人围观,

甚至每年春耕大典前,杨坚还会在御苑里练习几番。

李渊是今年夏天才登基称帝的,

还没有主持过春耕大典呢,不过以往他做唐国公时,也在自家的庄园扶犁以示重视。

在宫里看到李逸献上的短曲辕犁后,李渊也是一眼看出此犁不凡。

起码一眼看去轻便许多,

只不过没有试过,不能确定是否真有那么好用。

李渊在御苑里亲自试了下,觉得很不错,但嫌御苑演耕地太小,施展不开,不能真正展现出此犁的性能,于是兴致勃勃的带着裴寂陈叔达还有窦抗萧瑀这几个宰相,

非要跑到春明门外的先农坛那一亩三分地来试犁。

抵达先农寺,

李渊先祭祀农神,

然后让司农寺的官员,牵来耕牛。

“朕刚才扶犁犁了一垄土,但没过瘾,这次要好好犁上几个来回,”

裴寂笑着说要给皇帝牵牛,窦抗则说给皇帝扶犁。

萧瑀没说话,一直在打量着这犁,还不时看一眼李逸,他本来在办公,被皇帝叫来看犁,心下本来是有些不乐意的。

但一路上听了许多这犁了不得的话,也有些好奇了。

倒是陈叔达,笑着说他来背青箱,让李逸播种。

“今日,让李县子也享受一回民部侍郎的待遇。”

李逸帮李渊把犁具上好,再套到牛身上,调好犁的深浅。

一身紫色常服的李渊拿着鞭子兴奋的甩了几下,弄的那头壮犍牛立马就迈动蹄子,裴寂连吁了几声。

“帮朕计一下时间,看看到底有多快。”

李逸这时在旁边道:“臣建议,再牵一头牛来,就在旁边用长直辕犁耕,这样能看的更直观。”

“好,李逸,你在旁边耕一垄。”

于是,司农寺的官员,立马又找来了一头差不多的强壮犍牛,一副长直辕犁。

李逸接过牛鞭,扶犁,

一名绯袍老头帮他牵牛,

“多谢,”

老汉笑道:“司农寺少卿武士棱,你这犁确实看着不错,”

上林署的署令帮着扶犁。

皇帝一声吆喝,

挥动鞭子,率先开始,

李逸也紧随其后。

传统的长直辕犁粗笨沉重,好在那头阉过的公牛强壮高大,牛颈上套着犁走的很快。

李逸的扶犁技术很一般,好在牛非常熟练,不需要他怎么操作。

皇帝的动作比他熟练的多,

很快,皇帝一垄就犁到头,提着犁轻轻一甩,就调过了头,开始往回耕。

而李逸这时一垄还才耕了一半多点,

倒不是这犁就相差这么大,而是他技术不行,拖了后腿。

当皇帝三个来回耕完,

李逸两个来回还没耕完,李渊放下犁,上了观耕台,看着李逸吭哧吭哧的把三个来回耕完。

“这小子一看就没种过地,这落后太多了,”

李渊笑着让司农寺再派出两队熟练的农人,让他们来次真正的较量。

李逸一身土,还出了一头汗,李渊叫他上观耕台,还招手让他就站在旁边。

“你这个犁,确实改的不错,轻巧灵活,极省力气。”

孙伏伽也顺势说当大力推广。

“嗯,李逸献此宝物,实乃国之重器,你要什么赏赐?”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臣为陛下所赐封县子,为朝廷尽一份绵薄之力,都是应该的。”

“哈哈哈,”李渊抚须大笑,

“你小子总是处处能给朕惊喜,朕也不会亏了你。今日,便晋封你为浅水县开国伯,”

“朕再赏你牛马各十,男女奴隶各十,钱十万,绢千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