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虎贲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1章 克制忍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11章克制忍耐

赵基心中急切,快速用餐。

更没心思闲聊,放下空碗,端起鱼汤一饮而尽:“军中事务积压,恕我告退。”

他起身拱手,拿起头盔就往头上戴。

赵彦放下筷子:“子茂,老夫随阿季散散步。”

“是。”

赵蕤、赵范留步,目送赵彦、赵基离去。

见他们走出小庭院,赵范才感慨:“兄长,阿季如此注重军事,不失为好事。”

反正他是厌烦军事了,甚至一辈子都不想再看到任何一个张牙舞爪、野蛮骄横的大头兵。

赵蕤见赵范这样子,多少有些失望。

虽然自己也不待见军事,但把赵范塞到军队里去,多少是个帮手。

见此,另说他事:“敕封桐乡君一事,明日就交给子楷,多多慰问阿季至亲。”

“是,弟明白。”

“还有,阿季这一脉门第清贫,礼仪方面需要提前派人教导。你明日出发,遣先导于闻喜,传授礼仪,布置香案。此衣锦还乡之事,后日一早其乡人聚集时宣诏,不可逗留,当日回朝。”

赵蕤做着详细嘱咐,稍后很快就要执行夜禁,赵范是远亲,又属于青壮年龄,属于被清理对象,会被赶出去。

另一边,赵彦询问:“阿季,汝父就在营中,可想好如何安置?”

“总不能让他在我麾下做个司马、校尉。”

赵基站在郡府中门台阶下,想了想,就说:“他们舍不得富贵,留在朝廷治下,做个人质也好。就我本心来说,若生活山野之中,立一座百户左右的庄园,实乃安乐美事。”

任子制度下,他与赵彦官秩两千石,家里可以出人担任郎官,是萌荫,也是人质。

赵彦阅历丰富,见多了外戚家族垮台。

他们真的已经很克制的,还是因为东迁之功,要了个食邑三百户的亭侯。

赵基更是表现的孝顺,推功于母,弄回一个食邑五百户的桐乡君……这桐乡君,可没有袭爵、传承的说法,属于个人终身爵位。

赵彦见赵基言不由衷语气嘲讽,就问:“究竟是何事,令阿季与家中疏远?”

“这啊,当年住在中车里,邻居家院内种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赵基说着抬头看又大又圆的月亮:“当时降雨天冷,亲戚来家中避雨,有人想吃枣,强迫我翻墙去摘,我不想不告而取。邻家之子是我伙伴,我不愿辜负他,于是成了不孝、忤逆之人。我又没错,凭什么低头认错?”

赵基回头看赵彦,声音无奈:“我改不了出身,却能决定与什么人做伙伴。”

赵彦听着抬手抚须,年幼时敢这么顶撞家里,现在手里抓着刀,又怎么会忍受朝廷的欺辱?

朝廷抓住痛脚,有理有据,或许还能让赵基屈服。

若是耍诈,无亲无故没有血缘、感情羁绊,赵基保准一刀将朝廷捅碎。

人老成精,他感觉赵基没有说实话,应该还有其他内情。

见赵基这样子也不好再问,就说:“汝父寄人篱下,这恐怕不是他的本愿。”

赵基只是点头,老赵的确看不上偷偷摸摸搞的这三瓜两枣。

无意再进行这个话题,赵基拱手道别,引着韩述阔步离去。

一路畅通,郡守府门阁处,荚童执勤大半日,此刻迎上来说:“侍中,老虎贲已来传令,说是夜禁后只得在门阁外当值、巡哨。”

“听他们的,你集合队伍,我到军营后再派一队来换防。”

赵基顿了顿,看夜空皓月:“换防口令是清风明月。”

“喏。”

荚童应下,拱手。

赵基点点头,快步下台阶。

台阶前裴豹牵着马,固定马匹,赵基矫健上马,领队的唐宪也一挥手,附近持戟虎贲上马,举着火把,簇拥赵基前往城西军营。

夜中街道寂静,前日纵火焚烧的灰烬气味还未消退。

时不时就有五名虎贲或羽林、河东骑士组成的巡逻队举火把巡逻街道,各处门户紧闭。

直入军营,畅通无阻。

军营内各处营火燃烧,没有聚集喧哗之声,赵基感到满意,对门前来迎的徐晃说:“公明治军严肃,还在我之上。”

“不敢。”

徐晃侧身展臂,有赵基的支持,他才能大刀阔斧整饬营务。

赵基驱马入营,扭头看着营门栅栏上挂着的一排新鲜头颅,没有眼熟的人,也没兴趣当场询问、清点。

这相当于排毒,能有效提升集体综合质量。

看似军队总数减少了一些人,可质量上升更多!

安邑城中军营按着规模能驻军三千,此刻又有大量马匹入营,因而拥挤。

因此马匹分群,这里栓几十匹,那里围几十匹,弄的营地内弥漫浓烈马尿腥臊气。

路过匈奴小营区时,徐晃低声指着营房灯火:“右贤王还在等候侍中。”

“嗯,邀他一起用餐,我没有吃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