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反应迅烈
‘宫室’门阁前,赵基见赵范在此等候,赵范身后是一支小型车队。
赵基下马,赵范上前拱手:“侍中,仆今日将往闻喜宣达策封诏令,赵公亦有嘱咐,会一并征侍中二位兄长入朝为郎。不知侍中可有嘱咐?”
“告诫他们,我治家如治军,甚为严肃。以我名号乱法害人,国法不杀,我来杀。”
顿了顿,赵基扭头看刚下马的裴豹:“阿豹你引骑奴护卫天使,去北乡将我姐夫一家接到安邑。北上县邑时,向胡文绪问好,将阿兰、我的大黄、三黄带上。”
裴豹点头,就问:“是先接人再去北乡,还是返程时顺路再接?”
“接上阿兰再去接姐夫一家,不要留宿北乡,也不要惦记那些坛坛罐罐,立刻南下。天黑不能来安邑,就在闻喜城中宿夜。”
给裴豹嘱咐明白,赵基感觉还是有些不可靠,看向韩述:“你也一起去,将七哥母亲也接上,务必稳妥。若是乡人、族老庆贺劝酒、摆宴之类,你们谁吃一口,延误归期,我扯下他的舌头!”
“喏!”
韩述悚然,他可知道河东第一位阵亡的芮丹死因,这个时候因小失大,他的头照样难保。
赵基见裴豹不明所以的样子,就嘱咐韩述:“阿豹若是也劝你,用鞭子抽他。我姐夫一家若是逗留,不必管他,接上我阿姐、外甥即刻南下。”
裴氏族裔繁复,赵基很清楚裴氏各支之间竞争的心理。
如果裴虎这个时候拎不清,赵基不介意换个姐夫。
“喏,卑职接人后,立刻南下,绝不逗留!”
韩述重复命令,已经下定决心,哪怕自己老爹复活,站在面前帮着劝话,他也要一鞭子打飞。
“很好,一人两马,去吧。”
韩述等人拱手,赵范也拱手:“告辞。”
赵基也后退两步站在台阶上拱手,目送赵范这伙人离开,他的骑奴也上马,其他虎贲也让出马匹,让骑奴牵走,充当备用马匹。
就这样,赵基独自一人迈步走入宫室。
一名昨日编入门下省的黄门侍郎上前拱手:“小赵侍中。”
“其他侍中可都来了?”
“赵公自晨间入禁中讲学,余下三位俱已到偏殿。”
“嗯,钟繇伤势如何?”
两人一前一后行走,赵基询问,钟繇可是资深黄门侍郎,三省六部正在扩充,有人提议让钟繇去尚书省当个仆射。
“回侍中,钟元常伤势不重,勉强可以行走。”
“这怎么能成?留下残疾,以后一瘸一拐,还怎么为百官表率?你稍后告诫钟元常,让他安心养伤。”
赵基很关心的嘱咐一句,这位不熟悉的黄门侍郎脸色愁苦,似乎很担心钟繇的前程。
真错过这一轮,好官位分配完毕,留给钟繇的即便官位次序高,但也是边角料,很难再建立功勋,发挥作用那种。
废的是钟繇的仕途,与他有什么关系?
门下省的门,就是黄门。
黄门侍郎目前暂定两人,还有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充当次级顾问。
此外还在门下省设立六名给事郎,官秩三百石,负责封驳。
若是中书省发布未经门下省议论、附议表决的诏书,在经过当值给事郎审核时,就能用墨涂改覆盖,驳回中书省。
用这个方式,卡死中书省、皇帝独走的可能性。
今后的诏书,必须经过当值给事郎的签字,送到尚书省后才是真诏书。
合法的诏书,要有多数侍中;中书令、监之一,天子印玺、给事郎署名这四道环节。
再如衣带诏之类的,程序上来说肯定是伪诏。
当赵基来到‘侍中庐’小厅,丁冲就起身来迎,摇摇晃晃打招呼:“听脚步,便知是小赵侍中。”
见丁冲身上弥漫酒气,脸颊红扑扑,赵基皱眉:“如此醉酒,如何能议事?”
丁冲呵呵做笑,正要开口被身后跟上来台崇一把捂着嘴,台崇急忙向赵基解释:“赵侍中,他已烂醉,我等不受其烦,赵侍中勿要与他较真。”
赵基站在原地不动,盯着挣扎的丁冲,可台崇紧紧从背后紧紧将他扼住口鼻,不让丁冲说话。
丁冲挣扎几次,更是恼怒,脸颊更红显然动怒,向后倒退将台崇撞在墙壁上,靠着蛮力将台崇挣脱。
刘艾这时候也站起来,面色阴翳看着丁冲:“国家稍稍安定,公欲意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