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朝小闲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你们不准打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禄东赞撤兵之后,韩艺、弘化公主他们也得回去了。

吐谷浑撤兵倒是简单,是让士兵带几日干粮,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跟唐朝的兵散于府是一个道理。

这一场战争对于吐谷浑而言,其实是赚得,伤亡惨重的,是驻守在这里的唐军,吐蕃方面也损失不小,而弘化公主是在冬季出兵的,那时候已经到了战争的尾声,然而,此时回去,都还能赶春耕,不管是伤亡,还是经济方面,都未有受到重创,并且还夺得河源地区。

不过在韩艺看来,是吐谷浑避免战火烧到关地区去,虽然损失不小,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而且,经此一战后,唐朝肯定会增派这里的驻军,在这里的唐军要远远多于吐谷浑的军队,唐朝要吞并吐谷浑,易如反掌,其实说到底,双方是一家人,只不过目前这种关系,更加适用于当下的局势,没有必要去改变。

韩艺跟着弘化公主一块回到青海湖那边,但是他们可是没有闲着,到处视察,主要是商定如何提升生产力。

当初,韩艺建议弘化公主是采取农牧均田,而矿产、盐归国家专营的经济制度,目的是赶紧恢复生产,因为当时吐谷浑被打的一穷二白,而如今都已经稳定了下来,政策也执行的非常到位,百姓都有了自己的田地,但是这种生产后继乏力,如果要与韩艺的计划同步,不需要转型为手工作坊的模式。

如今牛羊已经成群,那么羊绒羊毛、驼毛驼绒的买卖应该做起来了,如今原地区人们开始富裕起来,道路也都已经打通了,羊毛可以从大都护府直接卖到江浙地区,整个原对于羊毛需求非常高,吐谷浑的羊毛纺织,并不会影响到西北其他部族。

田地已经规划完善,那么经济作物应该种起来了,油菜花、当归、蚕豆,等等适合于青海地区的经济作物。

因为这是韩艺早设计好的,他的政策都是发展生产力,财富不是凭空诞生的,而是要生产出来的,均田制肯定不会韩艺的终点,韩艺当初在这里实行均田制,肯定是有后续计划的,他只是将这些告知弘化公主,怎么招商引资,怎么运营,在那里建作坊,等等。

当然,韩艺在此,还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吐谷浑提升生产力,他还在等西北的商人来此开会,他来的时候,已经让人去将那些西北大富商给请来青海湖。

其实裴行俭那边早在陆续撤兵了,裴行俭是武双全,他知道这么耗下去,对于西北地区发展不利,他也没有想打到吐蕃去,因此他根据双方势力对,陆陆续续让一些人回去,等到大雪过后,他又撤走了一大部分人,因为他看出吐蕃那边士气殆尽,不存在进攻的可能性,而他的兵都是百姓,不是职业士兵,你们该放牧的去放牧,该生产的去生产。

等到韩艺与弘化公主谈的差不多,西北那些大富商,大酋长也赶到了青海湖,整个青海湖边,立刻变得热闹非凡。

“韩尚书来了!”

“兀可烈见过韩尚书。”

......

韩艺一到,这些富商纷纷前来,每个人脸都保持着亢奋之色,完全看不出他们刚刚捐出了一大笔钱。

这因为他们得到的更多,只不过这些东西,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从古至今,不管是原,还是在这西北地区,这是头一次商人大规模的参与战争之,充当主力,并且还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而且他们是不但打赢了外敌,连内部的旧贵族阶级,也被他们打败了,钱虽然花了不少,但是为西北奠定了商人为首的基础。

此战过后,西北地区基本是商人说了算。

托禄东赞的福,将那些企图恢复突厥王朝的人都给引了出来,这仗打输了,这些人当然是被商人给一锅端了。

这些商人可都不蠢,他们也没有原商人那种卑微的心态,他们骨子里还是有着野兽般的思维方式,胜者为王,他们觉得咱们打赢了,那咱们应该做老大,但是他们知道这些迂腐的旧贵族阶级是他们的天敌,商人要当家做主,得将这些人都给杀了,故此在战争的后期其实非常残酷的,他们暗地里勾结,秘密清除这些旧贵族,而当时裴行俭哪里有工夫管他们,而且他们属于内斗,裴行俭一个汉人也不太好做声。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到如今都非常亢奋,因为商人开始主导西北地区。当然,官府与商人的关系也是非常微妙的,基本是平等的状态,因为在最初的阶段,李治没有给他们太多的限制,咱们有商有量,你们别给我添乱行,秩序、安保朝廷来做,税你们要缴,你给多少税,享有怎样的待遇,但是起唐王朝以前对于突厥的羁縻制度,又严格了一些,羁縻制度,还是封突厥人为王,还是他们突厥人自己说了算。

而如今的交税大户,肯定是商人,旧贵族要么变成商人,要么被打下去了,官府是肯定要尊重他们,这衣食父母呀,我管理的好,我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好。

而反过来说,这个制度是唐王朝定下来的,在这个制度,商人才得以发展,如果他们将官府给否决了,等于是否决了自己,没有官府,那得选老大,那是要重回酋长制度,故此他们也非常尊重官府,相互尊重,各司其职,大家是其乐融融啊。

对于李治而言,李治是无所谓的,因为他们是一群商人,没有领头的,算有人想领头,那大部分商人也不会听他的,道理很简单,他们个个都还指望着靠着原这个大市场发财,谁要去打原,那不是打他们的衣食父母么,他们当然不会答应。

而韩艺乃是这一套制度的鼻祖,整个制度都是他弄出来的,又是天下第一富商,别看韩艺年纪小,这些酋长、富商如今对于韩艺那绝对是非常非常的尊重,发自内心的尊重,估计看到李治都没有这么尊重。

“见到你们还活着,我真是感到非常开心。”

韩艺轻轻拍了拍兀可烈的肩膀。

“哈哈!”

大家皆是仰天大笑,是豪气冲天。

兀可烈笑呵呵道:“托韩尚书的福,我们都还活着。”

他们出得是钱,只有少数那么几个商人,是自己领兵去的,其实商人在此次战争的伤亡,可以忽略不计,大富商全都活着,因战火也没有烧到他们那里去。

“韩尚书,这位是令夫人么,与韩尚书真是男---男----!”

“男才女貌。”

“对,男才女貌,登对的很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